志愿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美术吹墨课,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黄静忆/摄
在不到10平方米的简陋厨房里,二十几名志愿者齐声高唱队歌,这是“饭前一支歌”环节。
“你向我走来,脸上带着笑容和神采,仿佛一支花朵的绽开,我们相聚在向日葵,嘴上哼唱流动的期待,就是一缕轻柔的自在,我们成为一家人……”队歌的名字叫《一路向阳》,由向日葵爱故乡学社成员林晗晨作词作曲并演唱。
早饭后,他们将迎来附近村庄近百名小学生,开始一天的课程。
自2012年9月起,由闽南师范大学学生自行组织的“向日葵”先后组织了12次下乡活动。每年的寒暑假,他们都会深入福建贫困农村开展乡村支教、文化调研、关爱老人、文艺晚会等活动。
在今年寒假,“向日葵”将有3支队伍分别前往福建省长泰县、政和县、明溪县三个省级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农活动。据了解,今年有300位大学生报名,经过3轮选拔,60名大学生最终入选实践队。
闫文波是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2014级本科生,他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参加“向日葵”的活动,这次是第四次。回忆自己之前的经历,闫文波向笔者介绍,留在农村读书的孩子不多,人数最少的一所小学平时只有37名学生,每个年级平均只有6名学生。“他们几乎接触不到外面新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课程,了解最多的就是语文和数学了。”闫文波说。
下乡之前,每位大学生志愿者都会准备多份教案,内容包括手工、音乐、绘画、魔术、武术等课程。有时因为课时紧张,志愿者准备的教案根本用不上,但他们还是想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孩子们。“年幼时开启的兴趣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启蒙。”2015级本科生黄静忆说。
曾在三明市伍坊村支教队伍担任小班班主任的魏黎告诉笔者,从课堂的互动情况反映看,学生偏爱手工、绘画、音乐等课程。在这些课上,学生的互动热情很高涨,不仅体现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更表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
她记得,在模仿中国水墨画的课上,小班学生用墨水和吸管代替传统笔墨绘画出身边的花草树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极富美感的作品,体现着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内心。
“学生们很少能在日常的课堂上接触彩色纸、橡皮泥、魔方等教具,每次上课就会兴奋得安静不下来,我们会让他们把作品带回家。”支教队员2015级本科生魏黎说。有些家长会打电话表示感激,说他们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天赋。
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更多的快乐带给贫困乡村儿童,在下乡的半个月里,队员们除了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组织了下乡调研,慰问孤寡老人以及最后一天的师生同台表演活动。
团队的全部经费由志愿者承担。为了省钱,他们尽量节约成本,下乡期间三餐全素。村民了解情况后,或邀请大学生们到家中做客,或送菜送肉,但都他们被婉言谢绝了。“支教是个彼此收获温暖的过程,我们带去陪伴和知识,村民和学生回馈真诚和感动,简单的一句‘老师好’就是我们的价值体现。”“向日葵”成员刘学经说。
谈到支教以来的体会心得,连续参与4次的闫文波说:“爱在故乡,一路向阳,用有限的爱去帮助无限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向日葵”的宗旨。我已经把这种浓厚的葵社情结渗入到自己的骨子里。所以说,加入“向日葵”是我在大学里最美好的相遇,因为心怀爱心与善良,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目前,“向日葵”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寒暑假下乡支教支农活动。并成功入围第四届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爱故乡行动十大杰出团队评选活动。规模也由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700余人,这些“葵花籽”们将在故乡需要帮助的地方,生根发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