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治沙青年:让科尔沁重归青青草原

发布时间:2018-03-02 05:3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郭艳丽

  10多年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的志愿者们开始种植防沙作物。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按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道出了奋斗之于幸福的意义,也道出了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春节返乡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在寻找这样的“奋斗青年”和幸福人生。我们来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聚焦“强国一代”。90后男助产士张卫兵从一名屡被拒绝的新人转变为备受认可的“小暖男”;返乡创业大学生郭俊俊在羊粪里摸出“金豆豆”;大学生田欢甘当小铁匠,努力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创新……不同的青春故事、不同的人生体验,却因为奋斗有着相同闪光的生命底色。本版“奋斗的青春最幸福”记录了5位青年的奋斗故事,我们看到,立足青春,立足岗位,立足基层,创新创业,担当起使命与责任,才能让人生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美好。

  ------------------------------------------------

  “今年的春节真在春天里了,草原上没有风、没有雪,宁静祥和……”腊月廿八一早,万晓白拍下草原迎接新春的模样:蓝天白云,风车矗立,大片成功越冬的草木稳稳地把根扎在地下。

  吉林省通榆县同发乡新合屯,地处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科尔沁沙地东部边缘。不知不觉,万晓白与这片沙化草原打交道已有10多个年头。

  “2003年时,从灶台到炕头到处都是一层细沙,房门经常被飞沙封死……”直到今天,万晓白仍对当年的沙尘暴记忆犹新。2005年,在“治沙像自杀”的那几年,万晓白放弃了教师的工作,带着丈夫和女儿从宁波来到新合屯,一心投入到科尔沁的生态修复工作中。

  “这不过是追随父亲的脚步,顺理成章。”说起当年有些疯狂的决定,万晓白显得很淡然。

  万晓白的父亲万平,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的民间治沙第一人。1999年,当他发现科尔沁齐腰深的草都不见了踪影,流动沙丘随处可见时,毅然辞掉工程师的工作,开始了治沙之路。

  “那会儿都是先种几圈沙棘,防风固沙,里面再种快杨。”当时正读大学的万晓白,每到假期都过来帮助父亲。后来,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也加入了。

  “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扛铁锹,一人抱树苗,栽上苗后再蹦蹦,踩实。”5月的沙尘暴最为肆虐,每天在漫天黄沙里种树,收工时,脸都吹成了黑的,脚底像踩棉花。

  但这仅是第一步,要保树苗存活,还得大量浇水。两万棵杨树浇透一遍水,大概需要两个月,每年要浇4次。那几年,万晓白的假期几乎都在浇水中度过。然而,在水位低的地方,杨树大片大片死去。年复一年,收效甚微。

  “很快,父亲带的30多万元积蓄就花完了,不得不四处借钱。”为获得更多志愿者和资金的支持,2006年,父女俩成立了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并开始尝试通过小额捐助来减轻资金压力。

  在历尽艰辛种树的同时,万晓白发现,在那些无暇顾及的沙地上,零零星星的草和灌木等原生植被竟然悄悄地破沙而出。万晓白恍然大悟:原来草原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

  “科尔沁的‘前生’是草原,并不是森林。”这块沙化草原那么抗拒快杨,却又顽强地生出了草和灌木。“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尊重自然规律,恢复草原上的原有物种,才是真正的生态修复”。

  万晓白意识到,之前大家都走了弯路。流行的“植树绿化”观念,在不同地貌并不通用,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从广义上来说,生态修复不仅是做‘地’的事,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从生态区域周边的乡村生态经济、生态社区,改变人们“绿化就是植树”的观念,带动周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于是,万晓白和志愿者们根据新的方针,为新生的原生植被度过四季艰难“护航”,他们修建围栏、勘测改良沙地、检测土质,记录各种植物数据。

  2010年,沙地草原的原生植被覆盖达到了95%,回归的野生动植物达到310余种。

  绿色的方块逐年扩大,现在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已经扩展到5块,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近万名志愿者在万晓白和父亲的带动下,先后参与到科尔沁生态修复工作当中。

  李亚楠,一位80后女孩,自嫁到新合屯,就成了万晓白父女的铁杆追随者。2017年,她拿出自己的一块地加入生态示范区,不耕不牧。到了秋天,这块沙地已有了薄薄的绿意。

  近几年,万晓白还在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用恢复的草原邀请沙区居民养草原鸡,放牛,以置换他们的坨子(荒漠)耕地,撂荒养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并参与到养老、扶贫、助学等公共事务中,扩大协会的认知度;引导当地农民种植有机农作物,一部分回馈给志愿者和捐赠者,一部分在网络上销售获得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以促使农民“退耕还草”。

  2018年1月15日,对万晓白来说,非常特别。38岁生日这天,她当选为吉林省人大代表。“协助政府做环境改善的推动者,这是我的理想,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同时,她感受到,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前所未有。“这两年,由中央环保督察组牵头,自上而下,对违法破坏生态的现象进行督察,已经接二连三打了若干场攻坚战。”作为生态保护公益机构的一分子,万晓白觉得很受鼓舞。

  如今,万晓白的办公室外是一片野生黄榆林。每到夏日,窗外鸟鸣啾啾。推开门,微风拂面、草香扑鼻,满眼的绿色撞入眼帘。“这才是草原应有的样子!”万晓白说。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