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如何将全域旅游发展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发布时间:2018-03-29 05:2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厉新建 贾然 傅林峰

  在短短两年多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获得各方积极关注、高度重视、广泛推进。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从工作层面将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于肯定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政府工作层面取得的进展,我们更需要关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与旅游发展趋势、与老百姓旅游需求变化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要求等方面的吻合度。

  全域旅游在国家战略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场需求变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动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优化旅游体验满意程度、全面释放旅游资源内在潜力的必然要求。当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思想认识不高、工作力度不强、制度保障不力等问题。此次由国务院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利于增强各地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决心,有利于各部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协调,有利于提振各地党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好。

  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看,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进程中重大的理论创新,是习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实践。通过树立全新的旅游资源观、市场观、产品观和产业观,全域旅游激励了更广泛领域的创新,为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为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新探索;激发了更广泛空间内的旅游流动,推动了财富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再分配,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协调、区域协调;激活了更广泛空间内的资源利用,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重要的转换器,减轻了原有资源的压力,促进了目的地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激发了“旅游+”的活力和“+旅游”的动力,促进了更广泛领域的产业开放、区域开放和对外开放;激活了更多闲置资源,用居民和游客重新界定了美好旅游生活的主人,主客可以共享更多的旅游发展成果。

  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战略突破口,这其中包括管理能力、服务体系、政策制度、产品业态、资源配置、环境整治以及部门协同等方面的诸多改革,旅游综合治理的“1+3+N”模式、旅游厕所革命、旅游用地政策等都为我国市场监管体制、公共服务体系和用地类型调整作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很多地方,通过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业融五化”的融合剂和促发点,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此次《意见》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更是从旅游产品供给的融合创新、旅游服务的品质提升、公共服务的配套保障、全域环境的共建共享、旅游营销的体系构建、体制机制的优化完善、政策措施的强力保障等方面对全域旅游工作的推进提出了全面指导。这些工作内容都很好地抓住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对于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集约程度不高、品质保障不力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所包含的内容涉及资源、产品、市场、体制等很多层面。全域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目的地整体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将为目的地产品创新和优化提供更好的平台。当然,从全域旅游发展的产品体系层面看,产品类型多样化也只是基础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的涌现机制、匹配这些产品与市场需求的机制、产品所依赖的资源发现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越来越多的市场化企业参与了产品的创新与供给,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技术平台来提高旅游供需匹配机制,越来越多地通过共享经济理念来改善闲置资源的发现机制,全域旅游的产品支撑才能稳固、有效、可持续。

  《意见》提出的公共服务配套保障和体制机制优化完善的相关内容也值得高度关注。要想服务好全域旅游环境下空间分布日益广泛的散客需求,没有完备的交通体系来保障旅游的可达性、便捷性,没有多元有效的标识以及解说系统,没有贴心的公共服务体系,游客就不可能玩得安心、放心、舒心。

  没有机制体制的创新,市场监管力度就得不到保障,部门协同就会相互掣肘扯皮,游客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文明旅游就会成为空谈,全域旅游全域治理的要求就会落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落地涉及目的地发展的诸多方面,是“旅游+”和“+旅游”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很多旅游目的地发展基础亟待优化和完善的情况下,党政高层能否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能否真正有效施行的重要前提。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体制改革,包括很多省(区、市)“局改委”,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全域旅游推进过程中的协调难题、融合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下一步就是要在“改名”的基础上加快“改制”,让新的机构能够发挥新的效能,践行新的理念,发展优质旅游。在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如何在新的机构融合过程中,继续发挥原有行政体系框架内的相关旅游职能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尽早研究和部署。

  落实《意见》重在调查研究要防突击冒进

  落实《意见》,重在思想认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不是说大家都已经对全域旅游形成了正确认识,望文生义的说法和质疑依然存在,也还存在片面甚至过度解读的情况。因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就我国旅游发展实践而言还是新探索,肯定有不足,但这种不足更多是在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落实落细落好的问题,而不是理念本身的问题。因此,可考虑适时举办全国省部级旅游主管领导的高级研讨班,作为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也作为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主管领导认识到位是工作布署到位、监督执行到位的前提。

  落实《意见》,重在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组织相关力量,对已有的具有典型性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进行重点调研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及时推广经验。只有用好监督评估的手段,用好调查研究的方法,全域旅游才能又好又快得以推进。同时也需要对原国家旅游局积极推进的诸如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等诸多创新工作进行梳理,对原文化部推进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对这些具有改革创新意义的探索进行有效总结,有利于集成到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创新中来,更好地发挥集成创新的效能。

  落实《意见》,重在技术保障。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技术发展对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调动基于互联网、新科技的泛旅游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政企合作、共同推动的方式,促进全域旅游相关举措高效率地执行和完成。

  落实《意见》,要防突击冒进。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发展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因此各地都十分重视旅游,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高涨。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为了发展,挖空心思、生搬硬套地去找所谓的地方文化,好像有一座山、一池水、一间破屋、一个故事就可以发展旅游了,殊不知,旅游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发展更是需要多方协同、有效推进。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看,全域旅游发展绝不仅局限在通过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等推动乡村地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促进了这些地区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的潮流;不仅有助于解决人们物质财富的问题,更是有助于通过旅游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域旅游鼓励对“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等“三老”资源的全面挖掘利用,鼓励通过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来推动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繁荣、文化自信,从而也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坚实的文化上的准备。

  (厉新建、贾然、傅林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