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学子对话朱新春
8月25日上午,华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采访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叫朱新春,是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同时也是著名小说《飞虎队》的作者。在军事、影视、写作方面都各有建树的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就是没辜负父亲的嘱托,没愧对自己。
朱良才是湖南汝县人,因在读书时认识到国家饱受帝国主义欺负的国情,便萌生了爱国爱民、救国救民的思想。1925年,大革命的风暴刮到了湘南大地,朱良才就很自然地参加了农民运动。而在那时,朱良才本可以回到家乡当小学老师,过上衣食不愁的生活,“但父亲在党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入党。”朱新春说。
参加革命之后,朱良才参加了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西征等。在湘江战役中,六千将士几乎全部阵亡,朱良才成了唯一一位幸存的师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在上任后的第三年,考虑到自身身体条件不太乐观,朱良才主动递交了辞呈,坚持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朱新春一脸自豪地说,父亲是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毛主席曾夸奖他觉悟高,周总理称赞他思想开明,邓小平表扬他顾全大局。
“淡泊名利,执著人生”八个字是朱良才对儿子朱新春最大的期盼,而他自己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朱良才除了是革命战士,同时也是一位军旅作家。《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被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前,朱良才特地提出了两个要求:一不谈稿费,二不署作者的名。
父亲的优良作风在朱新春这里得到了传承。朱新春从小参军,为军队建设贡献了将近50年的光阴。退伍之后的他并没有闲散度日,而是到处讲课发扬红色精神,有空的时候就继续创作文学作品。谈到创作《飞虎队》的情形,70多岁的朱新春神采奕奕,双眼散发着光芒。
“那时候中美关系紧张,飞虎队根本不让提,但基于我自身在部队培养的政治思想,我知道这个封锁迟早会被打开。”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访谈了诸多相关人员之后,这部历时7年的作品终于在2007年出版,并成为唯一一部对飞虎队进行全景式描写的著作。写作中,朱新春遇到很多困难,但从来不曾放弃。他说,在军队里培养的理想信念极大地影响了我,还有父亲告诉我的“执著人生”的道理也成为我坚持的动力。
朱新春最喜欢跟大学生交流。“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就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啊!”他指着同学们亲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