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领头人严俊昌主动担任“老师”,为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的学生上起了“思政课”。
77岁的严俊昌和大学生们促膝长谈,追忆起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当时我们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手印,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改革开放就像电视剧《西游记》的剧情一样,历经艰难险阻,可谓是真经难取,困难重重。”
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严俊昌依然心系家国天下,他反复叮嘱:“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要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做一个忠诚的人。”
发放物质生活变化调查问卷,访谈“大包干”参与者,搜集改革开放的相关故事,实地走访村支部了解“包产到户”历程,倾听居民讲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在小岗村,陈雷和同学们一刻也没闲着。
在到小岗村之前,陈雷团队一行8人已经走访了肥东县撮镇镇、包公镇和众兴乡等乡镇。陈雷是安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6(1)班的学生。开展这个暑期调研项目,缘于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的一次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目的”。虽然老师和书本告诉了他很多改革开放的故事,但是他却对那段久远的历史感到陌生。
“为了真切地感受改革开放的艰难与伟大,我和小伙伴们组成团队,到一线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深刻变化。”陈雷说,“5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此行,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历程,认识到了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的伟大意义。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将自己的事业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陈雷说。
在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安庆师范大学团委组织了500多支调研团队和实践服务团队,6000余名大学生紧紧围绕“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的主题,奔赴各地,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切实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文学院“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实践服务团”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开展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安徽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整理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收集了解到很多大别山红色热土上的革命故事,其中一些故事鲜为人知,这些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班包子瑞说,“我一定会牢记这次意义非凡的思政课,身体力行,努力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思政课悄然进行中,一部红色话剧正在酝酿。金寨县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位又一位将军,洪学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包子瑞介绍:“了解到很多关于洪学智将军的事迹后,我们团队当即决定编写一个关于洪学智将军的话剧剧本,预计年底编排完成后,呈现给全校师生观看。”
暑假期间,安庆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带着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前往田间、街头、工厂等场所寻求答案,开展了一场场自我教育的青春思政课,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点名答到”的“无趣”“乏味”课堂,真正接上了地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此安庆师范大学特别推出了12个实践主题:时代剪影下的“小岗梦”、改革开放40年乡村居民物质生活的影响、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改革开放40年青年消费观念的变迁……每个实践主题都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对应,同时也是课堂中学生普遍反映的“疑难杂症”,让思考和实践更有针对性。
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东表示,将思政教育融入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切身的社会实践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已经成为该校近年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