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18
09/17
05:51

00后的“开学第一课”

作者:毕若旭 南京大学 孔德淇 广西大学 王钰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军训期间,大二、大三学生组织快闪为新生打气。东软新闻社/供图

  入校离不了高科技

  今年的迎新工作科技感十足,高校VR全景校园、AR录取通知书、智能化报到、学生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前沿科技成果的元素层出不穷,不仅让新生们感受到了象牙塔的魅力,也让整个报到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中山大学的李尚儒介绍,今年中山大学迎新已进入“微时代”。新生只需打开手机,让迎新志愿者扫一下微信二维码,新生的名字、性别、培养层次、缴费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接下来就是领取校园卡和宿舍钥匙,整个报到手续耗时不过3分钟,免去了填写递交材料的手忙脚乱,也避免了忘带材料造成的不便。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二学生王凤仪则感叹技术带来的变化。前不久,她还从南京大学官微了解到,学校今年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了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数据,用大数据透视2018级新生,还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帮助新生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室友。

  事实上,新生融入校园的进程早在开学前就开始了。暑假期间,湘潭大学的邓云云就在新生群里点开了一条直播游校园的链接,带新生提前认识校园。辽宁科技大学的大二学生李琦琦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今年还做了VR校园全景图,在大一新生开学之前发布,方便新生提前了解校园。

  沈阳农业大学的曹致远还没开学时就在网上学了学校制作的安全教育视频。“一共4章40小节,讲如何防盗、防传销、怎样安全用电等等。”曹致远告诉记者,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教育,也都通过类似的方式,开学前就在网上完成了。

  微评:从线上的入学教育,到VR和AR校园景观路线,再到无纸化报到和大数据分析,第一批00后还没入学,就提前领略了校园风光和校园文化,他们不再需要拿着厚厚的材料、填写一份又一份表格,切身感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

  极具科技感的“学前”校园攻略第一时间向新生展示了学校的创新底蕴与科研精神,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表现符号之一,为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上了别具匠心的“第一课”。

  温州医科大学学生扮演吉祥物欢迎新生。温州医科大学 倪劭楷/摄

  迎新缺不了流行语

  “我会一直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终归浙里。”“吃鸡毁一生,网友穷三代,天天上自习,必成高富帅。”开学季,国内高校校园里都挂起了迎新横幅。比起类似“欢迎2018级新生入校”的普通标语,“另类”迎新标语成了热搜话题。

  “刚入校时对迎新横幅印象非常深。那些横幅要么比较文艺,要么套用网络流行语,还有一个学院的横幅创意源于《进击的巨人》。”南京大学的王凤仪说。

  除了“大开脑洞”的横幅,一些学校的迎新方式也别出心裁。中央财经大学的新生叶烨告诉记者,学校的迎新和交通工具“杠”上了——学校里竖了一面机票图案的签名墙,“登机口”是“沙河高教园大洼”,“目的地”是“世界一流精英人才”,“登机密码”是校训“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欧阳钰霓体验了一场“魔性”的新老生交流会,学长、学姐竟然扮成小黄人,跳时下极为红火的“火箭少女101”组合的舞蹈《卡路里》。

  微评:从昔日随处可见的“严谨治学”“人生梦想”等词语,到今日网络流行语悄然占据迎新标语主流。一幅幅极具网络感的迎新标语,一场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迎新仪式,洋溢着00后的青春气息。

  时代在变,象牙塔对新生的热情却从未改变。00后生于互联网时代,他们对轻松、幽默的网络语境极为适应。高校审时度势,借用网络流行语等词语“包装”迎新条幅、迎新展板、迎新仪式等环节,更容易消除新生的陌生感,给新生留下温暖、贴心的第一印象。随处可见的诙谐横幅,则承载着师长对“00后”满满的善意。

  此外,相较于传统用语,这些借用俏皮话“马甲”表达的劝勉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令新生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亦能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生在签名墙上签字。大连外国语大学融媒体中心 罗斓/摄

  报到多了种“空手到”

  8月底,湘潭大学的大一新生邓云云拎着一只行李箱,就来学校报到了。不是因为她的行李少,而是其他物品早就提前快递到了学校。

  像邓云云这样轻装上阵的00后新生,今年着实不少,以致各大高校纷纷掀起了一股“空手到”飓风,而生活用品、大件衣物、厚重的被褥则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校园物流中心。

  中山大学的李尚儒告诉记者,以前开学季,总能在校园内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的新生。有时候,行李太多一个人拿不了,还得“全家总动员”。谈到快递寄行李成今年新生首选,她觉得“现代化的物流确实提供了便利”。

  四川大学的大三学生李雨薇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开学季的“快递潮”:“学校的快递街人山人海,排起了好长好长的队。”李雨薇觉得和自己差两岁的00后真的“不一样”,她甚至夸张地表示:“感觉和他们整整差了一个世纪。”

  但在邓云云看来,尽管“空手到”让旅途轻松了,但麻烦却并未减少——报到当天,父母陪她在校内各个快递点取包裹,就跑了3个多小时,拆快递则花费了整整1个小时。

  不过,在把自己的小床布置好之后,心满意足的邓云云表示,虽然不轻松,但如果再选一遍,仍会选择邮寄行李。“毕竟让父母一起扛过来太辛苦了。”

  微评:作为“世纪一代”,00后的报到方式也与师兄师姐大不相同。“学生未动,行李先行”成为新生报到的新时尚,网友形象地将这种报到方式称为“空手到”。

  学生和家长从沉甸甸的行李中解放出来,得益于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帮助那些家庭所在地距学校较远的新生及其家人,减轻了旅途的辛劳。不过,便利归便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管在那个年代都是硬道理。

  南京邮电大学为新生准备的拍照框。南京邮电大学杨泽勋/摄

  标配变成了“新六样”

  开学没几天,叶烨就在宿舍里听见一阵阵“嗡嗡”的响声。原来是室友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台榨汁机。“外面卖的果汁太贵,她就每天在宿舍榨橙汁喝。”叶烨本人的装备则比较“中国风”——茶具和茶叶,学书法专业的她,觉得“左手毛笔、右手茶壶”更符合自己的气质。

  与生活用品类似,00后的学习和休闲设备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宿舍基本人手一台电纸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大一的欧阳钰霓告诉记者。喜欢摄影的邓云云,专门带了相机来学校。她还发现周围戴蓝牙耳机的同学比戴有线耳机的同学要多一些。

  开学季,有网友总结了不同年代学生入学的“三件套”——70后大学生的是被子、脸盆、搪瓷缸;80后大学生的是随身听、台式电脑、热水器;90后大学生的是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单反相机。

  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这6件套,被称为00后大学生的“新六样”。

  王凤仪向记者介绍,她们当年入学的“标配”还是笔记本电脑,而现在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和爱好摄影的新生来说,带着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无人机来上学的情况也不少见。

  微评:今年是恢复高考41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沧桑巨变体现在高校新生身上极具时代感。上世纪70年代新生报到的“三大件”,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高科技产品。

  从00后配备的物品中,能读出他们别样的生活方式。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折射出他们在信息社会与时代保持同步的愿望;蓝牙耳机、平衡车等新潮设备则彰显了他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感慨技术进步、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应将目光投向那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虽然携带昂贵装备的新生越来越多,但依然有一些学生连装备“标配”笔记本电脑的目标都难以实现。怎样谨防因“硬件”劣势扩大学生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是冷静下来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为新生准备“时光邮筒”,为学生保管写给自己的信。湖南农业大学新媒体中心 张瑶/摄

  军训新增了“才艺秀”

  开始军训的第7天,训练间隙,沈阳农业大学的李宇宁所在的方阵一阵起哄,紧接着一个女生被推举出来,在方阵前跳起力道十足的现代舞,引得临近方阵中的同学连声惊叹、拍手叫好。

  这是军训场上休息时间常见的画面,除了本方阵的自娱自乐,李宇宁所在的方阵还和附近方阵“斗歌”“斗舞”,这个方阵的几位同学到那个方阵前跳上一段《小苹果》,那个方阵来唱上一首《强军战歌》。

  在严肃紧张的军训中,作为大一新生的李宇宁很喜欢这种短暂的休闲时间。“刚开学同学们都不熟悉,这样的互动能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尽快熟悉起来,趁机多交一些朋友,也能看到同学们身上那些平时看不到的特长和优点。”

  辽宁科技大学大二学生李琦琦眼里的军训间隙才艺表演有着另一层意义。“军训期间,很多社团都在为之后的百团大战忙开了,有一些动漫社、舞蹈社、音乐社团都会趁着方队休息时去表演,也会寻找一些有特长的新生。”学生会也会借此机会发掘人才,为即将到来的迎新晚会、各式各样的校园比赛物色新人。

  微评:提及军训,“过来人”脑中总是会冒出骄阳酷暑、度日如年、掩盖个性等关键词。然而,00后大军的到来却为传统的军训注入了“一股清流”。比如,内蒙古艺术学院大一新生军训,舞蹈学院学生休息间隙在动感的音乐中起舞、长安大学军训汇演700名学生齐跳网络流行舞蹈《卡路里》……高校新生军训场正在成为学生才艺秀场。

  以往,军训中学生只是单纯的受训者。现在,军训场成了大学新生彰显自我的第一个舞台,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主动展示者。

  这个大学生自己建起的新“秀场”,一方面,可以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缓解学生训练疲劳,提升训练效果。另一方面,让年轻人在新环境下展示自己的同时,有助于消除新生之间的距离感,推动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新家庭。军训才艺秀,这个可以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琦琦、叶烨为化名)

【责任编辑:贾志强】

“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被提炼为“十德”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2021-01-24 10:17:27

听张彬彬唱《回江南》,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07 16:33:50

高伟光:在鸡西,行走不一样的“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8 14:04:17

苏州的文艺范儿都“藏”在诗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4 10:06:30

听胡先煦唱《津门谣》,解密天津城里的吃喝玩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2-25 09:47:48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一起走进星城长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1-11 17:04:26

一首唱给上海的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5 11:16:04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