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建言献策

新时代国际科技合作的问题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9-17 06:2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杨扬

  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吸引了旺盛的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实施,鼓励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培育和发起,是开创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的机遇也是挑战。

  国际科技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国际科技合作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对于推进国家科技发展,乃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科学技术本身是世界性的,因此发展科技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是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其次,国际科技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若干研究课题都是人类的共同挑战,如人类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外层空间利用等,都需要全球科学技术界共同应对,各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第三,国际科技合作可以拓展科技成果效益,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我方科技成果的应用范围,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问题浅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迅速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合作需求越发旺盛。仅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看,我国计划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自主的载人空间站,而当前已有来自23个国家94个科研机构的158个科学团队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合作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但同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我国科技底子薄,国际科技合作中经验、能力尚不完善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根据《自然》杂志相关调查,国际受访者有59%的人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科学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但是仅有8%表示愿意考虑到中国进行科学研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环境还有待改善。

  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对国际科技合作定位不准。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较低,这导致我方单位常常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定位不准,几种常见的误解包括:1.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获取关键技术的手段。任何国家和团队都会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获取关键技术的方式往往不会成功,甚至会影响我方的国际声誉和科研诚信。2.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争取科研任务的噱头。没有合作基础,也缺乏务实合作需求,仅把国际合作当作争取科研任务的噱头,会浪费国家资源,还可能会给开展务实科技合作的项目造成负面影响。3.对国际合作的成果吸收和承接不足。未对国际科技合作成果深入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开发,或者缺乏成果承接和吸收能力或措施,合作成果的效益必然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会导致对外方技术的依附。

  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位势与科技大国地位不符。当前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中的总体地位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过去我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近年来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部分领域在介入国际科技团体时的起点较低,合作中的角色和位势仍有一定惯性,提升仍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顶层谋划和统筹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单兵作战”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即依靠某个单位、团队甚至个人的推进,这时如面对的国外合作方有更高层面的指导、支持甚至直接干预,我方会应对不足、合作中位势降低。

  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科技实力迅速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广泛开展的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却显得滞后。这导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进入实质阶段后,我方缺少政策法律层面的约束和引导,面对已建立成熟法律体系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国外合作者,我方处于被动,只能选择适应外方或对外方已建立的体系做一些适应性调整。这会导致我方面临较大规模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时缺乏行动依据,参与合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发挥。

  推进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思考

  分析思考以上问题,笔者对推进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形成以下思考和建议。

  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整个国际科技合作顶层目标出发,一方面深入分析了解相关国际合作环境和外方合作诉求,制定合理合作方案;另一方面,为国内各参与部门提供指导、支持,充分明确国际科技合作的目标和定位,增强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效率。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坚定“四个自信”,在当前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新格局下,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发扬我方优势并积极吸纳利用国际优势资源,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这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影响力、引导力和塑造力的前提条件。

  推进相关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是国际科技合作活动规范和指导,对于开展深度务实科技合作,发起和培育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规则和标准制定能力,是构建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大规模的国际科技合作,人才是关键,一批讲政治、顾大局、专业扎实、懂法律法规、拥有出色的沟通技巧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对于保障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效益,具有直接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既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客观需求。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目标。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副研究员)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 浦东28变
      全球金融机构汇聚;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成果推广到全国,这些都佐证着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 VR展厅里的新浦东人
      他们带着执着与梦想,见证浦东的腾飞,陪伴浦东的成长,一起走进展厅,走近“新浦东人”。
    • 浦东“第一”
      28年来,浦东破冰探路,创造的无数“第一”瞩目世界,这些“第一”,你了解多少?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