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的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的各个领域。传统金融行业存在哪些痛点,新技术如何重塑金融业风险管理体系,金融科技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变革?
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中欧V论坛活动上,业内专家学者以“科技赋能:金融变革驱动力”为主题展开讨论。
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钱坤举例,以往很多行业的人想去申请保险服务时发现,没有合适的保险可以买。比如骑共享单车的人,开锁的那一时刻保险开始生效,从结束骑行锁车的那一时刻保险结束,这种类型的保险如果不通过技术的对接是根本实现不了的。“2016年兴起的保险科技,从渠道变革、模式优化到基层架构演变都深刻改变了行业运营方式甚至格局”。
董骏创办积木拼图集团后,专注于小微信贷的资产开发和风险管理,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他表示,真正的金融创新一是要找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尤其是解决“长尾”部分客户长期以来缺乏金融服务以及体验差、成本高的问题,而不只是模式上的创新;二是利用科技工具实现普惠金融,为更广泛的群体带来平等服务。
在互联网比较发达的场景里,大量的客群数据并不全,很多人并没有体验过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对这些没有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和薄户,如何作出信用方面的判断?
对于这一行业痛点,ZRobot CEO乔杨认为,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解决。ZRobot由京东金融和美国大数据企业ZestFinance合资建立,结合了二者的数据和经验,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的模型,将大量金融属性弱相关的变量引入到整个评估体系,包括兴趣偏好、购物信息、行为轨迹、职业信息等。“另外,我们也意识到通过单点对个人的评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整个金融发展的态势。比如我们去看一个用户,他本身在京东上没有任何购物记录,通常判断他的消费能力是有问题的。可是如果通过网络的方式发现他周围的朋友、他的子女有大量消费记录,还有很多货物商品是寄送到这个人的住址,那就可以从侧面印证他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
乔杨介绍,他们如今已为3亿人建立完整用户画像。对于具体的应用,乔杨以手机回收项目为例,用户如果在线上填完手机使用情况之后,测定出手机的价值是2000元,如果信用评分如果达到一定级别,系统可以在没收到手机的情况下直接把钱打到他的账户里。同时,如果用户想在回收旧手机后在京东上想买一部价值6000元的新机,也可以直接把这2000元抵扣掉,用户只需要付剩余的4000元。这种创新模式大大缩短了交易流程,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对于新款手机,信用良好的用户可以享受免押租赁服务,在6~12个月租期结束时可以选择归还,续租或买断。这就是90后、00后中流行的以租代售理念:如果能得到同样的体验,愿意每个月付出比较小的代价去使用这个物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互联网等科技的出现,虽然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范围、人数、金额和环境,带动金融服务创新、提高风控能力、降低各类成本,但金融交易的本质没有改变——依然是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是信息的交换和风险的识别与定价。
“最终可能对金融有革命性改变的是区块链技术。”芮萌认为,区块链的安全加密、不可篡改、机器执行等特点直达金融的核心——信任。把原来基于熟人之间信任的关系的合作网络,变成了基于透明规则的开放式的合作,所以它允许任何规模的商业机构创造出一个完全可信和被完整执行的体系,扁平化了大小企业机构所造成商业信用能力的差距。
“假设无人驾驶变成可能,车辆可以众筹,众筹人拥有车辆运营的收益权,每辆车赚取的收益可以按各人持有收益权的比例来分配,现在的出行平台和生态可能被重构。” 磁云科技CEO李大学指出,区块链可以重构很多平台的商业模式。“这本质还是效率问题,通过新的组织方法提升效率,通过去中间环节,达到‘没有经销商赚差价’的效果”。
“金融创新还要降低风险和运营的成本,尤其是匹配有效资源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和承担能力。”董骏说,做创新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是否有耐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把握住在市场上长期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