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有的永别仓促张皇,昨日还笑盈盈在你面前的人,再听到他的消息却是——

清明 来不及告别

发布时间:2019-04-04 06:00 来源:中青在线 

  视觉中国供图

  把深藏心底的话说出口,现在就说

  刘苡青

  认真对待生命中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别,在分别的时候好好说再见。

  -----------------------

  奶奶走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那年她在老家,我在北京,刚生完二宝,还没出满月。我没能见到她老人家最后一面,也没有回去参加葬礼。

  其实我有预感。

  就在她去世前的两个多月,奶奶半夜去卫生间摔倒了。接到妈妈电话之后,我马上作了决定,让爱人陪老大,我带着8个月的身孕,坐火车回家看奶奶。因为我害怕,如果此时不回去的话,可能我再也见不到奶奶了。

  躺在床上的奶奶已经不认识我了,她反复问我是不是小毛,她的女儿我的姑姑。我回答:不是,我不是小毛,我是大云,你的孙女。

  奶奶会接着问:你是小毛吗?我:不是,我不是小毛,我是大云。这就是我和奶奶最后的对话。我已经非常清楚,这将是我和奶奶最后的见面。我也无法做更多。

  我陪了奶奶两天,给她洗脸,喂饭,喂药,擦屁股,换弄脏的衣服……第三天,我坐火车返京,我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几天之后,妈妈说:姑姑把奶奶接走了,直接送去养老院了。姑姑的孙子很快就要出生了,姑姑要去外地儿子家里帮忙……自从前几年我爸爸去世后,奶奶一直是由我妈妈和姑姑轮流照顾的。

  得到这个信息的晚上,我们姐弟4人在微信群里一起痛哭:奶奶一个个把我们带大,当她老了的时候,我们却无法留在她身边……

  那天晚上,孕34周的我在爱人怀抱里哭得伤心欲绝。

  我非常清楚,这一次离开家,奶奶将再也回不来了。养老院其实是奶奶走向死亡的中转站。

  我相信弟弟妹妹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们的悲伤,我们的眼泪,其实是在和奶奶道别,只是谁也没有把话说出口。

  两个多月之后,奶奶在养老院,走了。妈妈和我们姐弟4人共同的心痛是,奶奶死在了外面。

  妈妈说,最后一次去养老院看望奶奶,临走的时候,奶奶使劲儿扯着妈妈的衣服不撒手。妈妈遗憾地说:“还是没经验,不知道你奶奶是在表达她最后的愿望:她想回家!早知道,我就带她回家了!”

  没有机会了,奶奶走得很快。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奶奶是在吃饭的时候被呛到,咳了一阵之后咽气的。

  妈妈和弟弟去到养老院,给奶奶洗了身子,换了衣服。然后把奶奶抱到车上,将奶奶带回家。

  无论我们多么想要做好准备,不留遗憾,生活总有办法让我们措手不及,后悔不已。经历了爷爷爸爸奶奶的去世,经历了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相聚和分离,我最大的学习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做它要你去做的事情。

  一旦听到它的提醒,就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生命很短暂,时光不会倒流。如果想到了,就去做吧!不要等明天,明年。

  台湾安宁疗护之母赵可式老师在“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从医学看生死”中讲到:四道人生——道歉,道谢,道爱,道别,不仅是临终的时候要去做事,而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每时每刻都可以做的事。

  但真的不容易。放下自己,将心中的歉意告诉对方,向他说“对不起”;真诚而毫无内疚地感谢对方;说出那3个字“我爱你”;认真对待生命中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别,在分别的时候好好说再见。

  我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决心,鼓起了全部的勇气,才终于开口。

  我对妹妹说:对不起,在你每一次沮丧疑惑,需要姐姐鼓励的时候,我却责怪你;我对工作的合作伙伴说:对不起,当时的我太小气和计较了;我对领导说:对不起,我表达不同意见时没有考虑到场合……

  即使经过了这么多次练习,依然不容易。有一次误解了妈妈,下了好几次决心也没勇气当面道歉,只好在微信里对妈妈说:对不起!那一次在气头上和婆婆顶了几句嘴,气消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现在就是最好的道歉机会。好不容易才将这句话说出口:妈,对不起。

  爸爸生前,我鼓足勇气在短信里对他说:爸爸,我爱你。一向沉默严肃的爸爸回复我:我也爱你。一次,妈妈来我家,我上班走出家门后又返回来,拥抱妈妈,对妈妈说我爱你。

  40岁生日那天,我对爱人说:谢谢你从认识到今天,给我的关心、爱护、照顾、支持;谢谢你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谢谢你为家里做的一切;谢谢你陪我走过生命中艰难的时刻……

  爱人回复我:谢谢你老婆。谢谢你承受孕育两个孩子的艰辛过程;谢谢你为家里作的牺牲和贡献;谢谢你能忍受我这个人,固执内向不浪漫不善表达但善良;谢谢你能与我共度这么多值得记忆的时光……

  将这些话说出口不容易。而当我可以说出口时,当我说出口之后,轻松、畅快、也很感动。

  当然,不只要说,也要做。

  今年1月,尽管妈妈顾虑重重,我还是带她去了海南三亚游玩。去之前,妈妈说不去也不会后悔,回来后妈妈说如果没去还真会后悔。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爱人正带着公公婆婆在泰山上。

  回到我的奶奶,我想对我亲爱的奶奶说:

  谢谢你从我两岁开始就照顾我,谢谢你在我哭的时候抱着我,谢谢你给我们做的每一顿饭,谢谢你精心给我做的每件衣服,谢谢你用你的智慧你的力量让我们的家族繁荣;

  奶奶对不起!在你生命最后想回家的时候,在你生命最后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什么都没做;

  奶奶,请原谅,原谅我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生你的气,怨恨你,想要改变你的固执、不输软,却不知道那是你活下来的根本!

  奶奶,这辈子你受苦了!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宁。

  奶奶,我是你的大孙女,我爱你!

  生命中总有来不及的告别,愿我们都能倾听内心的声音,把深藏在心底的话说出口,做内心召唤我们想做的事,现在就做。

  倾诉之后,温暖和安全感渐渐升起

  文心

  太多来不及告别的话已无归处,没来得及做的事已是终生遗憾。

  后来我想,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告别,不如接受“遗憾总是伴随着丧失”。

  ------------------------------

  得知外婆去世的那天早上,我正好要约见一个客户。接到爸妈的电话,我赶紧取消会见,和老公匆匆赶往医院。此时外婆的遗体已停放太平间,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据医生猜测,天快亮时,行动不便的外婆起床上卫生间,但不慎摔倒在一把椅子上,磕破了额角,流血不止……但因为时间太早,爸妈在房间熟睡,没有听见动静,外婆就此去世了。

  丧事是爸妈操办的,大量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也算体面风光。我跟随各种指示列队、鞠躬、扫墓,折腾了好几天,这件大事就算办完了。

  这期间,有特别要好的闺蜜了解我和外婆的感情,不断邀我出来散散心。她们跟我讲讲自己至爱亲朋去世的事,又引起一番伤心,我回过头来也要好好安抚她们一下。

  奇怪的是,外婆去世好多天了,我都没掉眼泪,根本哭不出来。看着没什么来往的亲戚在追悼会上嚎啕,我更加木然。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没过多久,我就照常上班,连黑衣服都没穿几天。

  突然崩溃是在整理外婆遗物时,家里那张硬木写字台是外婆早年在北京安家落户时买的,快成我家的传家宝了。爸爸曾在上面摆弄无线电,组装过电视机、收音机。我从小到大,一直在这里读书写作业。

  这一天,我翻出抽屉里好多信件,有我成年离家后给外婆写的信,有妹妹给外婆亲手制作的生日卡,有远在家乡的舅爷给老姐姐寄来的殷殷祝福……

  还有外婆留下的曲谱和大量书法作品。外婆晚年醉心于琴棋书画,毛笔字越练越好。她年轻时会弹风琴,我和老公给她买了一架电子琴。跟我们一起住的时候,屋里总是响起她叮叮咚咚的轻快琴声……

  我结婚7年间,一直是和外婆同住的,老公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外婆每天给他煎中药,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我公婆来北京的时候,曾反复感念外婆的恩德……有时候,我脑海里会突然冒出闪念,要是外婆去世了怎么办?太可怕了!不敢想……

  但这一天终归是来了。

  之后好几个月,我仿佛处于灵魂游离状态,想起来就哭一场,不哭的时候就发呆。一个人在家里根本坐不住。那时候特别爱逛商场,什么也不买,但和那些闪闪发光的商品、喧嚣拥挤的人群在一起,好像才觉得安全。

  仿佛有满腹话语想对外婆说,尤其想和父母姐妹一起坐下来聊聊她,聊聊她生前身后带给我们的一切……但当时的情形,他们似乎都不在状态,我只能自己忍着、憋着。

  终于有一天,我给一位咨询师好友打了电话。

  我说,我知道你们不会接熟人咨询,但我太需要帮助了,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信任的人……

  她说,你过来吧!

  那是个深秋的刮风天,我从城东奔到城西她的工作室。刚刚坐下,我就赶紧抽出一沓纸巾。

  我几乎从头哭到尾,讲述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她差不多完全替代了妈妈。懊悔自己在她身体最差的时候,没有留在她身边。她对我总是那么慈祥、宽容,于是我也就以为可以忽略她。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日夜不舍地陪伴她……

  这些在外人听来老生常谈的话,确实是我日思夜想、挥之不去的念头。其实直到今天我也会这样做梦,如果有一天,哪怕仅有12小时、2小时能和外婆重新见一面,也就此生无憾。

  朋友倾听了一个下午,最后帮我做了“安全岛”和“空椅子”练习。让我设想,如果外婆还健在,面对悲痛万分的我,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假如外婆就坐在这里,面对她,你还有什么没来得及告别的话?

  不停地倾诉和流泪似乎告一段落,温暖和安全的感觉渐渐升起。这一天,朋友帮我有机会做一个小小的隔断,但毕竟太多来不及告别的话已无归处,没来得及做的事已是终生遗憾。

  后来我想,并没有真正的完美告别,不如接受“遗憾总是伴随着丧失”。怀着热爱也怀着告别的心态,珍惜当下的自己,也惜取眼前人,把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

  被迟早要面对的临终清单惊醒

  谭洪岗

  内心深处恐惧死亡,却又一直拼命躲闪不去面对,那样不一致又内心纠结的活法,只会为自己增添心灵的负担。开始无惧地直面死亡,看清什么必将舍弃,什么可以长存,反而容易安下心来,从容前行。

  --------------------------

  前两天有好友在微信里哭诉,心爱的1岁小猫,那一天没有预兆,忽然死去。她难过到影响工作,也很自责。在小猫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宠爱它,没有多花点时间跟它玩。

  所有人都会经历生死无常。很多人会对亲朋好友的离世,痛感来不及好好道别,后悔在对方生前没有足够珍惜、没有好好相处,留下许多遗憾……甚至在对方过世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仍会落泪,仍在盼望:他如果不死,该有多好!

  倘若,当那位亲友在世的时候,好好道过别,你是否就能安心接受对方的离去?让我们看一段真实经历。

  日本纪录片《临终笔记》里,男主角砂田69岁,在例行体检中查出癌症晚期。他67岁退休,之前做过43年一板一眼的职场人。砂田习惯了凡事安排得有条有理,得知自己这一生的时光已经不多之后,也把最后一段旅程,当成最后一个项目对待,列出了走之前要完成的事项。从拜访神父,陪小孙女玩,到走之前要向相伴几十年的妻子第一次说出“我爱你”……一一列在要完成的清单上。

  砂田本人认真准备和面对死亡,家人之间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他和90多岁的老母亲直接谈到对自己葬礼的设想和安排。这部纪录片,也正是砂田的小女儿(此片导演)为他和家人留下的实录。

  然而在陪伴亲人最后一段旅程时,仍免不了多次泪奔。半年光景,砂田病重入院,他虚弱地向长子交代:不要让你妈妈去处理那些太困难的事情……长子在病床前含泪答应,他自己去给参加葬礼的亲友们一一打电话。

  砂田的临终清单里,有对家人的叮嘱:儿女们要照顾妈妈;老妻还有二三十年可活,要做好财务计划……相依大半生,他和妻子曾经无数次争吵,关系并不好,然而,无论以往有过多少遗憾不满,临到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双方都感到了心中对彼此的深爱。

  如果尽早连接到内心深处的爱,活在其中,你会不会尽你所能,放下所有的无关紧要的细节,放下评判心、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对人对己的苛责苛求,每一天都尽心尽力去善待每位亲友,也善待自己?

  来不及告别的仓促感和悲痛悔恨,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我们不敢去面对死亡,大家都忙忙碌碌投入日常琐事,假装死亡不存在,或者离自己和家人还很遥远。这里有一份隐含的渴望:内心深处,我们向往不变的安稳。希望相爱的家人好友,一直在身边,不会离去。彼此可以带着爱,长相守,没有悲伤失落,没有生离死别。

  这里也有一份恐惧与自欺——不去面对死亡,好像就安全了。直到某位亲友的死讯突然传来,立刻撕掉了那层错觉。

  被迟早要面对的事实惊醒或唤醒,这本身可以成为新的活法的开启。电影里的砂田认真准备,提前一一与家人告别,甚至用诗意的语言告诉小孙女:他会化作星星,在天上看着她们。

  如果你为他的认真与用心所感动,从现在起,就可以认真而用心地度过每一刻。我们真正需要的,从来不限于某种固定的告别形式,而是扎实地活过、用心经历过,可以尽情流泪,也可以发自内心地欢笑。感受敏锐而丰富,心灵开放而坦荡。

  内心深处恐惧死亡,却又一直拼命躲闪不去面对,这种不一致和纠结,只会为自己增添负担。直面死亡,看清什么必将舍弃,什么可以长存,反而容易安下心来,从容前行。

  身体有它的使用期限,如同每一种关系,无法期待天长地久。然而,每一刻、每一天的用心,认真对待所有人与事,给出爱,这样的活法,却可以让每个寻常的日子开始熠熠生辉。爱的流动带来心灵的丰润与鲜活。若你尽你所能,元气充沛、酣畅淋漓地活过了,尽心善待了所有人,那么,无论是谁、何时离开这个世界,有没有做出当面或口头的告别,都可以了无遗憾。

  不接受世界上最残酷的错过

  邢雨莹

  我执着的这些身后事究竟有没有意义?我真的是为错过的最后一面难以释怀吗?我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

  ------------------------------

  “你们在哪儿?爷爷的身体怎么样了?”去年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在送走来北京找我玩的同学之后,我在微信上问爸妈。爷爷的身体在一个月前变得很糟,住进了医院,每天吃不下饭,十分虚弱。医生说这是消化系统器官衰竭所致,毕竟,他已经是一位98岁高龄的老人了。我曾经多次跟爸妈强调,如果他们国庆节回老家看望爷爷,一定要叫上我。

  “我们在老家,后天回西安。”爸爸回我。我来不及责问为什么还是不通知我,急着问:“爷爷身体怎么样了?”妈妈说:“过两天告诉你。” 我的心霎时狂跳起来,一种失重般的感觉攫住了我。“不行”,我一字一句地敲,“现在就告诉我!”我握紧着手机,瞪着屏幕,可妈妈突然岔开了话题,反而问起了我在北京的生活,国庆节和同学玩得怎么样……“爷爷身体怎么样了?”我问了第三遍,这次我得到了答案——“爷爷去世了,昨天殡仪场火化后,跟奶奶安葬在一起了。”

  爸妈说,没有告诉我是因为事发突然,时间紧急,不忍我路途奔波,何况我在北京也要招待同学,爷爷高龄离世,走之前没有什么痛苦,算是喜丧……

  这些理由我一条也无法接受。我是爷爷唯一嫡亲的孙女,可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没能送他下葬。我恨时间的残酷,使我突然变成了一个没有爷爷的人,我怨父母的无情,使我不得不忍受不孝的拷问,并将抱憾终生。

  我只身一人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没有了爷爷的家显得空旷了不少,发已半白的姑姑微驼着背迎接我。晚上,我和表姐躺在一张床上。表姐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和姑姑一起悉心照顾爷爷。“你别怪你爸妈,他们也是心疼你。”她这么说,“你也别因为没来得及回来觉得内疚,我觉得,在人活着的时候尽心对待他,不留遗憾,这就够了。人走了,那些身后事其实没什么意义。”

  她的话使我沉默。我执着的这些身后事究竟有没有意义?我真的是为错过的最后一面难以释怀吗?我的痛苦究竟从何而来?

  事实上,我跟爷爷并不十分亲昵。我们一直生活在两个城市,一年只有过年七天的短暂相处。爷爷生爸爸,爸爸生我,年龄都已经很大,我们之间有着近80岁的差距。小时候,我听不懂爷爷讲的话,长大后,爷爷听不懂我说的话。最近几年我回家时,爷爷已经需要别人提醒,才能记起来我是谁了。

  我所痛苦的,是“我已经没有爷爷了”,还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去爱爷爷了”?爷爷是个厨师,他做的菜是什么味道的?爷爷以前喜欢在家里养小动物,他看着它们时是怎么样的表情呢?爷爷如果给我讲他的那个年代,那会是怎样的故事呢?爷爷得知我考上最好的大学时,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些,我记忆中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了。

  记忆中最鲜明的,是每次过年回家,爷爷看到我们一家三口时雀跃欣喜的表情,是每年离开时,爷爷偷偷拿手绢揩眼泪的情景,而这在爷爷去世后,都变成了心里尖锐的疼痛。

  冷静想来,像电视剧中那样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慢慢合上眼睛的告别毕竟是少有的,更多情况下,人们得知亲人或友人离开的消息,是通过突然而至的一通电话,简短的一条讯息,它可能乍现在欢闹的朋友聚会中途,繁忙疲惫的学习工作之际,或某个一觉醒来的清晨。离别总是猝不及防的,等不及我们做好心理准备,精心策划好言语和动作。

  那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呢?我想,它就在表姐说的那句话里。告别应该是一系列的动作,我们每个人在相遇之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告别的过程。对于亲者,对于珍惜的每一个人,在他还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好好对待他,不要留任何遗憾……最后的时刻来临时,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所汇集的汹涌爱意,就是最温暖盛大的告别。

  这样的告别是真正把爱传递给对方的,而离别之际短暂的鞠躬尽瘁是把爱证明给自己的。

  原来我真正感到来不及的,不是在爷爷去世那几天要赶着回去见一面,而是在他还在世的时间里,好好地陪他,用心地爱他。可惜我明白得太晚,子欲养而亲不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错过。

  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白简简

  有的别离发生时,大家都青春年少,明明知道千山暮雪,一别无期,但并不妨碍为了心中所念而决然离开。

  ----------------------------

  死亡和爱情一样,是文学作品中写了又写的故事。

  有的死亡万事俱备,临终遗言交代完毕,亲朋好友已经到齐,咽下最后一口气,与人世好聚好散;有的死亡仓促张皇,昨日还笑盈盈在你面前的人,再听到他的消息却是讣告。死亡的残酷之处在于,来不及告别,也永远补不上这一道手续。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文学作品中,起初让人看得一惊,后来却可能发现,书里不全是骗人的。

  有的别离突如其来,无关年龄。宫泽贤治在《银河铁道之夜》中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少年的别离。

  主人公乔班尼贫苦而孤独,而他最好的朋友柯贝内拉永远是班上最出色的,当其他孩子看上去还像小草的时候,柯贝内拉已经凭直觉长成了一棵漂亮的小树。不过,大人才比较,少年的友谊干净得像岛屿的星空。

  乔班尼在山丘上睡着了,睡梦中,他和柯贝内拉乘坐火车畅游银河,沿途风景极致繁华,繁华到一旦闭眼就感到寂寞。乔班尼醒来,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跑下山丘回到家,却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刚才还在身边的柯贝内拉,落水而亡。

  黑黑的河水微波闪闪,涌流不息,漫长的银河倒映在整个河面,如在眼前,俨然果真降临人间。柯贝内拉永远都留在那条银河边上了。

  有的别离有计划,有仪式,但并不知道这是为了再见还是不见。就像沈从文在《边城》里写的,“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湘西边境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决斗”方式是浪漫的唱山歌。傩送是唱歌好手,哥哥天保自知唱不过,心灰意冷,外出闯滩做生意,不幸葬身水中。傩送因天保的死而自责,也离开了,只剩下了翠翠。

  沈从文在《边城》的新题记中写道:“二十年来生者多已成尘成土,死者在生人记忆中亦淡如烟雾,惟书中人与个人生命成一希奇结合,俨若可以不死,其实作品能不死,当为其中有几个人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和几种印象在个人生命中影响。”

  这个故事后来有了很多演绎,电影、舞台剧、歌曲……歌中唱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如果文学中的时间是永恒的,那么时至今日,那个在月下唱歌,让翠翠在睡梦里因为歌声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傩送,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开头就说了,书里不全是骗人的,作家写小说,也是写自己。

  郁达夫在《银灰色的死》中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二十四五岁的男子,曾经有妻子——去世了,曾经有家乡——他出国了。酗酒、买笑、放纵,只有少女静儿能触动他尚存的生息。然而,静儿不会嫁给一个穷学生,毕竟是要嫁给酒馆老板做老板娘的。他最后一次见静儿,是买了香水去送嫁礼,两人还喝了酒,第二日,被人发现因脑溢血死在路边。

  他和静儿算告别了吗?对静儿来说,他活着与死亡,其实已无多大差别,而从贯穿全文毫无生气的主题色银灰色来看,他与世界有没有告别仪式,似乎也不太重要。尽管无名无姓,但郁达夫显然在主人公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苦闷、压抑。郁达夫最终的死亡,发生于苏门答腊的丛林,没有记录,没有遗迹。

  其实对待死亡,东方人并不全是伤悲,专事扫墓祭祀的清明节,设在仲春暮春之交,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吐故纳新的季节。有的别离发生时,大家都青春年少,明明知道千山暮雪,一别无期,但并不妨碍为了心中所念而决然离开。

  童年时的小伙伴已经是别人的丈夫,师父也死了,与好友分别,李文秀骑着白马一步步回到中原。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李姑娘后来怎么样了,金庸没告诉我们,他老人家也已经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写尽了江湖儿女的金大侠,没有留下公之于世的遗言,不过这一点儿也没关系,江湖儿女还在热热闹闹地恋爱闯荡,没有告别,思念也如芳草,春风吹又生。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
    热图
    青秀H5
    1/3
    新闻排行榜
    网评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