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

——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运动综述

发布时间:2019-04-15 06:2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特约撰稿 胡献忠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需要广大青年焕发敢闯敢试的火热激情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成为打破生产力发展束缚的排头兵。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新长征突击手”领跑现代化建设“新长征”

  1979年3月,根据党中央提出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要求,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这场活动很快在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当时,全国国有经济单位及城镇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数为9499万人,青年工人占一半以上。作为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基本形式,青年突击队、青年掘进队、青年质量管理小组、青年安全监督岗、青年文明岗等“青”字号组织蓬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起,团中央发起了“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仅在当年,全国就有100多万青年、7000多支青年突击队参加了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六五”计划的实施。1986年有600多项青年突击工程参赛,比1985年翻了一番。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发展,它把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把劳动竞赛与青年学科学、学技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广大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技能本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五讲四美三热爱”引领时代新风

  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后,社会走向新秩序,国民道德文明和青少年价值理念亟需重塑。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塑造青少年价值是共青团的主业。1981年2月,共青团结合地方上已有的相关活动,因势利导,与全国总工会等相关单位联合发起“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主要内容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充分肯定此项活动,同时规定每年三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在1982年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中,全国50万个青少年服务队和学雷锋小组走上社会,广泛开展“为您服务”、助人为乐的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这一活动逐渐与学雷锋活动相融合,在转变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历史转折期,天性敏感的青年人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进入到对人生道路、自我价值的拷问。1979年12月,清华大学化七二班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开展了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都有它的社会历史根源,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发展中才能一步步完善。要建立健全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这副担子也落在了青年一代的身上。1980年3月,化七二班的学生们响亮地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

  共青团中央极其重视对这一口号内涵的发掘和意义的推广,1980年春及时决定在青年学生中大力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四化建设,争当突击手。全国各大、中学校闻风而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迅速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学习张海迪”与争做“四有新人”

  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担当作为的进取意识,又因为过程的复杂性而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张海迪这位身残志坚的山东姑娘,恰恰属于这类典型。她虽然从小高位截瘫,但以顽强的毅力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的英语课程,还自学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外文著作,学习钻研医学治病救人,被誉为80年代中国的“保尔”“新雷锋”。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6月初,张海迪开始在北京、山东等地进行巡回演讲。各地团组织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利用广播剧、座谈会、征文等形式调动青年的学习和思考热情。学习张海迪活动是一项具有巨大影响和教育意义的活动,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塑造一代新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党中央长期思考的重要问题。198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1985年,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从此,做“四有”新人的口号和以此为主题的活动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比如1985年开展的“祖国在我们心中,做‘四有’新人”活动,1991年开展的“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活动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共青团为培育“四有”新人而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在帮助青少年把远大理想同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希望工程”点燃“我要上学”的希望

  在社会转型时期,共青团的先行先试总是走在最前列。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团中央直属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刚刚成立半年多就发起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这一活动被命名为“希望工程”。安徽金寨革命老区一名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姑娘,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在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和各级共青团的积极推动下,这项公益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邓小平欣然题写“希望工程”四个大字,并先后两次捐款。到1994年,希望工程接受捐款总额达3.85亿元,救助总规模达101.5万名,新建希望小学达749所。

  1999年以后,希望工程逐渐由救助失学儿童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2007年5月,希望工程全面升级,将对学生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2008年初,希望工程募集资金逾35亿元,捐赠希望书库、希望图书室1.3万多个,培训乡村教师逾3.5万名。

  希望工程最大的社会意义不在于捐赠数量和帮扶孩子的多少,而在于努力唤醒人们的爱心,给社会带来了精神、道德、文化的深层影响。正如一位以孩子名义捐款的年轻妈妈所说:“我帮助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两个。”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青年志愿者行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社会的内在活力,也呼唤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1993年底,在共青团中央的倡导下,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后又成立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为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力的推动者。

  中国青年志愿者以“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为行动方针,逐步涵盖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助老助残、西部开发、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团结凝聚、组织动员更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为建设现代社会、树立社会新风、提高公民素质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内容和典型表现形式。

  “青年文明号”注入职业文明新气象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构建市场经济绝不是重走西方无底线自由竞争的老路,一开始就要注入新的文明。1993年12月,团十三届二中全会提出把“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三大项目之一。1994年,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意见》。在各地、各部门和职业青年的广泛参与下,“青年文明号”得到很大发展,逐渐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动覆盖的行业由最初的8个扩展到30多个,从“窗口”行业逐步拓展到工业企业、重点工程,到1998年7月,全国有5000多万青年投身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涌现出各级“青年文明号”9万多个。

  进入21世纪,提升服务水平和规范行业标准是“青年文明号”“树标杆”的先进体现。开通“青年文明号监督投诉网站”,深入实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行动”,探索“复核制”向“年度制”转变等,“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在不断升级完善之中。

  “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发起,有效助推了中国青年职工立足本职、精耕专业、服务社会、创业创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素质提升、价值展示的多重收获。

  “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青年创业的活跃度反映着时代风貌。1998年,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特征,共青团推出“中国青年创业行动”。这一行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青年的创业精神、实施青年创业培训计划、深入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鼓励扶持不同青年群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创业。随着各项创业活动的陆续展开,广大青年的精神风貌为之一新。

  2009年1月,共青团中央面向社会公布了首批1952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6月,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成立。2010年5月,团中央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推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联合开展“见习助就业·牵手毕业生”等活动。2011年4月,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协会成立。共青团通过整合体制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多方助力青年创业。在时代大潮的引领和共青团的全力推动扶植下,有创业意愿的青年越来越多,青年创业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攀升。

  成功者总是不约而同地配合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代青年,其青春能力的释放与社会变革环境同频共振。从“新长征突击手”到“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中国青年始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奋斗奉献,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发挥聪明才智,燃烧青春激情。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社会学博士后)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