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贾樟柯:文学季让村里的年轻人敢想了

发布时间:2019-05-21 06:2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蒋肖斌

  贾樟柯

  “我喜欢在小地方办活动。当然和大城市相比,小地方有它的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机场高铁站、酒店也不多、咖啡还不好……但小地方就像核裂变,它的信息是集中的,大家来这儿聚精会神关注这一点,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贾樟柯说。

  吕梁贾家庄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

  在过去的一周,贾樟柯和他的朋友们让一场盛大的文学派对从这里出发,辐射全国。乡村、电影导演、文学季,这三者听上去不是一条线上的东西,而专访贾樟柯还是在一家乡村里的艺术影院——种子影院。文学季期间,这里每晚都有电影放映,《过韶关》《半边天》《黄河传人》《红高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业,我做电影,有人做医生,有人是工程师,有人做工人,有人是农民。但是,唯独文字和文学才是我们看家的本领:阅读使我们不至于愚笨,写作使我们不至于沉默。”贾樟柯说。

  种子影院的“种子”一词,取其破土萌发之意,期望影院能在村庄生根发芽,让电影文化在村庄枝繁叶茂。贾樟柯并不否认,自己发动“朋友圈”,为首届吕梁文学季获取资源,但他的目标是要“去贾樟柯化”,所以他特地邀请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以平台自身的运作机制让文学季可持续发展。

  贾樟柯说,在乡村做文学季,不是因为乡村有什么优势,而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我们对乡村可能感到越来越陌生,然而我们很多人又是从乡村出发的,“在这样一个交汇点上谈论乡村,其实也是在谈论城市,回望乡村,其实也是在谈论未来。”

  另一方面,北京可能每周都有几场这样的大家演讲,可别说在贾家庄、汾阳,就是在吕梁、山西,这些都是很少的。“文化资源匮乏,但这儿生活着大量有这方面需求的年轻人。无论平遥国际电影节,还是吕梁文学季,我都希望让优质的文化资源流动起来,让文化的城乡差别不要拉得那么大”。

  贾家庄是贾樟柯的故乡,这当然是选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吕梁也有文学传统。抗日战争时期,马烽、西戎创作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是一代人的英雄传奇;上世纪50年代,马烽到贾家庄体验生活,创作了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文学季再热闹,贾家庄依然有350多天没有文学季。或许,5月9日刚刚开幕的贾家庄作家村能把文学“留下来”。

  贾樟柯介绍,作家村由6栋小楼构成,以纪念上世纪30年代在汾阳生活工作过的费正清、林徽因等6位中外历史人物。“作家村接受长期报名,能同时容纳20多位作家在这里生活、创作,重拾贾家庄的文学传统,文学再度从乡村出发。”贾樟柯说,“贾樟柯艺术中心落成后,还会有视听图书馆,计划用10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能够支撑电影博士论文研究的图书馆。”

  文学季的嘉宾是外来的——大部分来自北京,很多观众也是外来的——大部分来自城市,似乎乡村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地和名字。那么,文学季到底能给本地村民带来什么?

  贾樟柯说:“北京有那么多文学活动,能给胡同里的年轻人带来什么,说不清楚。但也有可能哪天,他就变成王朔了。人们不会去想超越自己生活经验的东西,只有当那个东西不断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变成自己的经验,他才敢想。所以,我觉得文学季对当地最肯定的一个影响是,贾家庄的孩子敢想了,觉得文学这东西离自己不远。”

  文学季期间,西川到汾阳中学讲了《我们如何读唐诗》,叶兆言去了汾阳市府学街小学给孩子们讲《怎么写作文》,贾樟柯到吕梁学院演讲《穿越乡村的时间》。文学季的最后一天,汾阳中学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来学校了!

  一个文学季能给贾家庄、能给吕梁带来什么?目前还说不好,平遥的经验是,2017年首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举办后,仅53万常住人口的平遥县,2018年电影院票房收入比2017年增长550%,是全国增幅最大的城市。

  筹备吕梁文学季时,贾樟柯担心,在“小地方”办文学活动,稀稀拉拉没人来可怎么办?后来发现自己多虑了,各项活动线上开票,1小时出清,手慢无,“这下,踏实了”。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