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学习成长,所以感恩社会、报效祖国一直是我内心的愿望。”大学毕业时,得知可以报考西藏的公务员,叶丽青毅然报名,并选择了西藏最艰苦的地方之一——日喀则地区岗巴县。
“能够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燃烧自己的青春力量,是我无悔的选择。”在近日回母校和学弟学妹交流时,浙江农林大学2017届毕业生、现在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服务的叶丽青依然充满感情。
叶丽青1994年出生在杭州市富阳区的一户山区农民家庭,父母主要靠务农维持生活并供叶丽青和姐姐上学。叶丽青是家里的小女儿,虽然深受父母和姐姐宠爱,但她从小就深知父母不易,一直比较懂事,勤学苦读,从小到大都担任着班长等学生干部职务。
2013年,叶丽青考进了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专业。进入大学后,“因为更喜欢法学专业,最终决定转专业并顺利转入法学131班。”转专业后,需要补修很多原专业没有设置的课程,但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全面发展、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7年,叶丽青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毕业前夕,得知西藏日喀则面向浙江和上海高校招公务员,志愿进藏工作至少5年,叶丽青马上报了名。
“这让家人、老师、朋友们都难以理解,自己完全可以在浙江找一份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更好的工作。”叶丽青说。
最舍不得叶丽青去西藏的是妈妈,一方面担心西藏的环境会对女儿身体有影响;另一方面,杭州来回西藏近1万公里,家人无法照顾她。但是叶丽青有自己的考虑,毅然决然说服了家人、朋友。
叶丽青说,选择去西藏,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想感恩祖国,坚持自己的选择,去实现人生价值。“趁着年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自己也一定能在服务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2017年8月7日,叶丽青挥别家人和朋友,坐上了去西藏拉萨的飞机。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出远门。
进藏第一天,叶丽青就出现了高原反应,“上吐下泻非常难受,吃什么吐什么,家里带来的药、当地配的药,似乎都失去了作用。”叶丽青默默鼓励自己: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适应了就好,习惯了就好。
两个月后,叶丽青完成了培训,也慢慢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安排岗位时,她主动申请到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四类区——岗巴县。
岗巴县紧靠珠穆朗玛峰,距日喀则市170公里,距拉萨市450公里,全县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只有1.5摄氏度,全县近4000平方公里,只有1万多人口。
到达岗巴县后,叶丽青被分配到龙中乡,负责调查牧民家中的经济状况,这给了她和牧民打交道的机会。龙中乡很多牧民不会说汉语,叶丽青不懂藏语。刚开始,交流只能靠同事翻译,为了能更好地和牧民交流,叶丽青开始学习最基础的藏语,比如牛、羊、青稞以及一些数字,还有日常打招呼的用语等。“渐渐地,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大致也能听懂牧民们说了啥。”
如今,叶丽青不仅学会了简单的藏语,还和当地人一样喝甜茶、酥油茶,吃藏面、糌粑,与放牧人一起席地而坐,晒太阳、聊天……叶丽青说,领导和同事的关怀,藏族同胞的朴实和真诚,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龙中乡工作两个月后,因为表现优异,叶丽青被调到了岗巴县委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和县直机关党建。工作之余,她还和党员们一起上山、下地、进百姓家服务:帮所在驻村点农牧民收青稞;到边境牧场去给小羊羔打疫苗;去结对帮扶对象家里“走亲戚”,送物资、送政策、送技术;她还会定期去帮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打扫卫生……
叶丽青至今在岗巴县工作已有两年,但还是要不断克服高海拔缺氧的困难。2018年过完春节假期返回西藏,叶丽青因高原反应发烧,以为自己“年轻能扛住”,“但还是和‘病魔’斗争了近一周,瘦了近10斤,才恢复了健康”。
在岗巴服务期间,虽然遇到各种困难,但叶丽青从最基层做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所学为藏区人民服务。在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在大家鼓励下,叶丽青还作为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岗巴县党建工作。
她被推荐为日喀则市的公务员代表前往上海,向上海高校学生分享她在西藏的故事。第一次收青稞、第一次去牧场数羊、第一次穿藏装,第一次自己打水、第一次写简报、第一次睡在值班室,第一次讲解全县党建,第一次做主持人,第一次站在首届珠峰青年演说家的舞台……在西藏工作生活,叶丽青感受到了生命中最质朴的温暖,越来越觉得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西藏,遇见了太多美好和感动。”叶丽青说,西藏是个神奇的地方,自己感受到了最淳朴的人民和最醇厚的温暖。“来到这里,我一点也不后悔,在人生的齿轮上,我可以经历更多,感受更多。”
从去年开始,叶丽青开始帮扶日喀则的中小学生,并积极联系内地的朋友帮助西藏的贫困儿童,“希望更多的孩子离梦想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