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运村中,退伍老兵开设的干洗店为参赛选手们提供干洗服务。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Awoyele Olakunle用毛笔写下“我爱中国”。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璇/摄
对外国运动员而言,沾着浓浓的墨汁写毛笔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前往第七届军运会军运村探访,从军运村书法体验站满墙歪歪扭扭的中国字,足以窥见外国运动员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喜爱。
据工作人员透露,经常会有各国运动员过来体验,希望教他们写中文名字、尝试练习毛笔字已经成为很多运动员在军运村的娱乐方式。来自尼日利亚的跆拳道运动员Awoyele Olakunle主动挑战4个汉字“我爱中国”,他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军运村里自由、友爱的氛围让他感到惬意,“我来自尼日利亚,那里偶尔有战乱,因此,我渴望和平,渴望找到能实现和平的地方。”
Olakunle提到的自由与友爱遍布军运村各个角落。在健身房和操场,不同国家的运动员都在挥洒汗水,专注备战;没有比赛任务时,他们便聚在扔飞镖、踢毽子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区,或5GVR游戏区、台球桌、卡拉OK享受轻松时光;成排的抓娃娃机并不是女运动员的专利,参加柔道、摔跤等重竞技项目的男运动员也捧着一堆游戏币,跟玻璃那边的毛绒玩具“较劲儿”,当有人试抓成功,其他国家的选手也会欢呼祝贺。
“这儿的人都非常友善,很贴心。”来自阿尔及利亚的足球运动员哈姆扎表示,前几天他不慎受伤,医疗人员和志愿者都给予了他周到的照料,“比赛很艰难、很激烈,大家都会拼尽全力去争夺奖牌,所以有一个舒适的备战与休息环境对运动员很有帮助。”
军运村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肖智勇表示,“让运动员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是军运村的基本要求。”但做到这8个字并不容易,更需要依靠人性化的细节,“为了满足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需要,我们在运动员公寓里提供了床位加长凳,此外,一般来说公寓门框高是2米1,现在达到了2米25,更方便运动员进出。”
据他介绍,军运村的居住区共有1958套公寓,每套公寓设4至7个床位。公寓内为运动员配有床台灯、餐桌椅、电吹风、电热水壶、电话机、洗衣机等必要的生活物资及产品。为了方便各国代表团团长更好地对团内运动员进行安排指导,团长间还增设小型会议室,配有简易的办公用品等。
而在饮食方面,相当于40个篮球场大小的运动员餐厅能够容纳4500人同时就餐,每天提供早、午、晚、夜四餐服务,19小时不间断供餐。根据参赛国组成、各国参赛人数,餐厅专门为运动员设计了600余道菜品,每天提供100多道菜品,每7天循环一次以满足不同运动员的需求。
肖智勇介绍,菜单以西餐为主、中餐为辅,同时还提供清真餐。所有的菜品均有中英文对照的菜单卡,菜单卡上还有主要烹饪方式、营养成分、过敏原信息和菜品属性。而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军运村还建有先进的生物实验室,进来的每一种食材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厨师进入加工区域之前,必须进行两次消毒程序,且运动员所有食材均按照反兴奋剂的要求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并且所有被检食材均作了留样。
经过调查,煎牛排、烤羊腿、拉面及部分菜品尤其受到各国运动员欢迎。考虑到有运动员外出、训练、比赛需要就餐,军运村准备了常温餐包,为外出、比赛、训练提供方便。
“一开始,每天都有大量的运动员咨询订餐包的事情,但很多国家运动员并不会说英语,比如遇到说泰语的选手,我们就会用翻译软件帮他们解决问题。”在运动员餐厅工作的志愿者黄璐今年大三,她表示,自己从大一开始就已经为成为军运会志愿者做准备,“运动员非常热情,有时候我们主动打招呼、或者提供服务,他们都会拿出各个国家的纪念章来感谢我们。”
第七届军运会的军运村里,有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东湖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武汉6所高校的800余名“小水杉”,这群95后、00后的志愿者分布在13个部门,提供语言、礼宾接待、交通引导等服务。担任志愿者之家的讲解员的张家瑜表示,在正式上岗前,他们已经经过大量培训,在服务期间结识了很多来自其他高校的朋友,“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会激励我做得更好。”而身着“小水杉”的衣服,也让服务不止于村内,在地铁上,外国友人也会主动寻求张家瑜的帮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外国运动员了解武汉、了解中国,让我觉得很骄傲。”
本报武汉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