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及全体会议现场
论坛掠影
前沿科技体验区
10月16日至18日,主题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的2019年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短短三天时间里,与会者聆听到诺奖获得者的前沿创新思想、中关村青年创业者的奋斗故事,见证重大政策的发布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同时触摸到3D打印的精美建筑模型、与灵动的小机器人问好、坐在C919飞行模拟器上过一把“中国机长”的瘾……
--------------------------
2019中关村论坛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承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支持举办。不仅举办规格提升,论坛还首次采取“会议+展览+发布”的新架构,论坛期间密集推出了30余场活动,其中包括1场开幕式暨全体会议,18场平行论坛,1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和1场重大成果发布会。论坛邀请国内外数十位知名科学家、上百位投资人、一千多位企业家、数万名公众参与论坛会议,同期举办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国内外116家单位的167项科技成果,遍布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材料与新能源和前沿科技体验区五个板块;5个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应用需求、9个重要创新交流合作与项目、4个重大创新平台类项目等重要成果,则于18日的重大成果发布会中亮相。
高层次论坛,创新思想勾勒未来产业蓝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布局和竞争格局,创新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北京和中关村的较大优势就是科技和人才,创新发展是北京发展的出路,也是选择。紧扣当前全球热点、北京优势和中关村特色,主办方将2019中关村论坛年度主题定位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力求把握全球创新大势,紧扣创新创业主体脉搏,共同研判全球科技未来趋势,把握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
10月17日,在论坛开幕式暨全体会议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大咖展开“论剑”,“把脉”未来产业发展。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分享他的最新研究:在人脑中存在的“GPS”或许可以“定位”出攻克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呼吁:我们要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基础学问一定要突破,要将数学和有关的学问一同发展,才能够真正领先突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回顾了从中关村源起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新药创新的过程,并分享感悟:要支持科学家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原始创新的发现。
在主旨演讲后,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欧洲专利局主席代表、首席运营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地平线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等业内翘楚共同登台,围绕论坛主题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这里是中关村,世界与你相连。”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甘沙在对话中直言:“具有世界基因的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从这里启航,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家企业,很高兴我们在中关村成长。”
平行论坛的议题同样精彩纷呈,从10月16日开始,硬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业、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未来产业发展、AI时代的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创新、脑科学与未来、5G赋能未来产业、AI World2019世界人工智能峰会等18场平行论坛密集登场。与会嘉宾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硬科技、耐心资本、知识产权等热点领域,展开对话。在5G赋能未来产业平行论坛中,国际电信联盟战略规划部门高级专家Gitanjali Sah、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庞策、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解决方案总经理、华为中国战略Marketing部部长曹泽军等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并围绕“5G赋能未来产业的空间和机遇”主题展开对话,就5G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个人生活和行业发展的改变以及5G发展面临的挑战等热点问题展开激烈的思想碰撞。这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平行论坛,不仅让新思想和新理念充分地交流和碰撞,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观点交锋的盛宴。
多主体参与,为科技创新搭建国际化舞台
“世界上很少有地方能像中国一样,在科技发展方面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爱德华·莫索尔在论坛的致辞中发出赞叹,在他看来,重视基础科学、支持科技投资、开放合作创新等举措,是中国取得科技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典范,“中关村一直致力于促进科技研究、重视创新和创业,这里已经成为全球著名的科技园区。”
当下,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推进、深度融合,全球科技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科技永葆活力,让创新源源不断,需要打破国界,助力科学家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中关村,40年来一直在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构筑交流的舞台、为科技与资本搭建合作的桥梁。在本次论坛嘉宾中,既有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又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全球顶尖科学家。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大家齐聚中关村,探讨全球科技未来趋势和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说,本次论坛受到国际各界普遍关注,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外宾参会,其中有120余名专家在论坛发表演讲或参加对话讨论。同时,还有一批海外人才考察团参加论坛,科技部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孵化器规划建设与管理国际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也参与了有关活动,为致力打造面向全球创新创业主体服务的综合性开放性高端国际论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带来他们的前沿科技成果,青年创业者分享年轻人的创新脑洞;不同肤色的科研人员在茶歇中继续交流知识、碰撞思想,投资人拿起手机对着青年创业者的二维码“扫一扫”,准备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时髦的科创项目……
11个国家的33位院士来到全球院士科技创新与合作平行论坛,共同探讨全球科技创新的新态势,为各国科学家应如何加强交流、如何与中国合作献计献策。“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港暨海外院士创新中心”“俄罗斯院士中国交流中心”“法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合作协议”……这些新中心和新协议也在论坛上亮相,中关村变成“地球科技村”。未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院士,将签约落地中关村科技园区,在这里开启更多样的合作。
本届论坛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论坛参与者上,论坛还致力于为越来越多的产业插上国际化的翅膀。今年论坛首次引入农业话题,在以“未来农业”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上,农业专家热议农业与互联网、AI、大数据等产业的合作机会。一个致力于深耕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机构——“国际设施园艺创新联盟”也在平行论坛中成立。未来,在这个新联盟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力量将既分工合作又共建共享,推进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次世代展览,百余项前沿硬科技亮出绝活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出发地,中关村历经了40年的创业史。从当初的电子一条街起步,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长为享誉世界的“创新名片”。据统计,目前中关村已拥有两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万多项发明专利,创制九千余项标准,培育出82家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之一。
这些高精尖的科技果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10月16日开幕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上,公众可以直接体验到来自国内外116家单位的167项科技成果。
在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展区,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带来的“智能小腿假肢”,突破了微小型阻尼智能可调液压缸设计和制备工艺,是目前国际上重量较轻的智能假肢,项目研究成果为截肢人群提供高端运动康复辅具,在助残工程、军民融合、“一带一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展区,中瑞福宁公司展示了“Ophtho robotics(简称OR)眼科机器人”,是一款眼科机器人,用于眼底黄斑变性等多种慢性眼底疾病的注射治疗。OR眼科机器人采用独特创新设计,颠覆传统人工手动操作模式,一键触发即能全自动完成注射,从而将整体手术时间缩减至2分钟以内。项目负责人说,采用OR眼科机器人进行眼内注射,可以摆脱手术室环境的硬性空间限制,能够在较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降低医务人员人力和医院手术设施的成本,有助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并解决偏远就医的社会问题。
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展区,北京金达雷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演示了“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机”,保持着1200mm/h全球较快打印速度纪录,成型尺寸达190mm×120mm。打印效率提高的同时,打印精度仍然十分细腻,从现场的展示模型上可以看出:这台打印机的打印效果更加精细,细节表现更加出色,一次打印出来的模型数量更多,可以充分满足齿科、珠宝、工业制造等对打印精度、打印尺寸有较高要求的行业需求。
在新材料与新能源展区,清华大学微纳器件研究室展示的“高效湿气产电技术”,依靠先进的湿气产电器件,自发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子能量,将大气环境中的湿气扩散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无需外接电源。该过程十分高效、且绿色环保。样品的尺寸小、对于环境几乎没有特殊的要求,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发电。这种新型的产电方式,开辟了利用自然界能量的新途径,将在绿色能源、可穿戴电子器件、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前沿科技体验区,北京东方瑞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C919飞行模拟器”,按照1∶1比例还原了国产大飞机C919驾驶舱,让体验者从操纵力、视景、音响、控制等多个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C919国产大飞机。这套设备可用于未来国产大飞机自主化训练用飞行模拟机研制,团队在飞行模拟机领域坚持自主研发,目前已全面掌握新一代高等级飞行模拟机从部件到整机、从原理设计到制造集成的核心技术,为我国自主研制D级(最高级)飞行模拟机奠定技术基础,对飞行培训领域的发展以及型号研究技术保障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展览期间,还同期举办了中关村新产品新成果首次发布系列活动,通过“综合发布+专场发布”的形式,共举办5场发布会,集中发布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70余家企业的11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重量级发布,一大批重大新成果初露真容
在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重大成果发布会中,5个重大科技创新政策与应用需求集中发布,9个重要创新交流合作与项目集中签约,以及4个重大创新平台类项目集中揭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加快推进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在本次论坛中提出30条重大改革措施,可谓意义非凡。此次发布的“科创30条”亮点凸显:一是落实科研单位选人用人、经费使用、管理运行、成果转化授权等“四大”自主权,通过赋权激励,切实增强创新动力和活力。二是推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审批、外籍人才引进与服务机制等“四个优化”,为人才体制机制破除制度壁垒。三是推进项目申报、评估检查、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进口样品通关等流程“四简化”,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增强科研主体获得感。另外试点提高间接费用核定比例至30%,最高可提高到60%,加强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中关村管委会公布了药品、医疗器械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两个重大新政——《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5条,从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专业化平台建设、企业开拓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国际化发展、特色园区建设等六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若干创新政策点:如鼓励金融机构或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特点,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质押(担保)”、“知识产权交易履约担保”等产品创新。
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操作系统、新金融孵化中心等方面,4个重大的覆盖行业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于会上揭牌。一个名为“鲲鹏”的平台振翅而飞,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该平台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政府联合华为公司共同建设,将打造与X86体系共存的二元生态系统,建设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重点打造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核心产品。
与“鲲鹏”一起公布的创新平台还有由清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六家单位联合建设的“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该平台将以“智研院+”的形式,将智能制造创新要素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有机整合,形成引领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引擎”。
在重要创新交流合作项目方面,此次发布会上还有9个国际、国内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的签约或落地项目集中签约。比如,中关村管委会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就加强创新合作,建立常态交流对接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围绕生物制药、AI触觉传感芯片、下一代空管系统、工业互联网、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中国科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法国泰雷兹、中国信通院等单位分别在北京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如今,中关村论坛不仅成为展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较新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下一步,中关村论坛将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国际化程度,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拓展论坛的研讨、展示、发布和交易功能,将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面向全球创新创业主体的综合性、开放性高端国际论坛,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推动全球创新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数据来源: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