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19
10/29
04:36

“从陆生到海生” 潜水成90后度假解压新方式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青在线

  潜水员在捡水下塑料袋等垃圾。冯兆良 马芮/摄

  扫一扫 看视频

  “人生第一次获得运动类型资格证书。”90后张旭晒出了一条自带“骄傲”表情的朋友圈:完成了潜水课程,获得了全球通用且终身有效的水肺潜水员资格证书。

  潜水正在成为90后度假缓解压力的新方式。美团点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的出境游大军里,90后占比达59%成为主力军。被称为“高阶玩家”的90后不仅引领了出境游的新潮流——潜水旅游,更把潜水玩出了新花样——创办一家自己的潜水店,或者成立一个联合潜水员们保护海洋的公益机构。

  潜水运动兴起 “墙内开花墙外香”

  3个月之前,张旭和女朋友一起通过位于菲律宾薄荷岛的中文潜水店之一的“王者潜店”淘宝直营店,报名了水肺初级潜水员和水肺进阶潜水员课程学习班。

  张旭之前从未接触过潜水,但由于经常出差去东南亚国家,闲暇时总是会去附近的海域游泳,加之身边的朋友考取潜水员证的越来越多,他也动心了。

  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王玥也是被身边的朋友种草,决定度过一个“潜水假期”。由于临时起意,但距离“十一”假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薄荷岛上很多中文潜水店的教学班已经爆满。

  不过,王玥最终找到成都酷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淘宝店报了名。这家潜水店可以在国内完成理论课学习和线上考试,这样,相较于张旭在薄荷岛用了四五天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考证,王玥足足省下了两三天时间,这一点让王玥很满意。

  王玥算了一笔账,这个假期,即使往返菲律宾的机票价格上涨,报考潜水员课程学习班和去到菲律宾的交通食宿花销接近1万元,但在菲律宾见到海域里的沙丁鱼风暴、杰克风暴、海底的珊瑚群等,她还是觉得“值了”。

  考下潜水证后,张旭计划在明年的假期,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去更美的海域潜水。

  近些年,随着潜水运动越来越被年轻人关注,这项一直被误以为高门槛的运动也渐渐走入平常人的生活,一些90后笑称自己从“陆地生活”进入到“海洋生活”。不过,在国内处于“萌芽”阶段的潜水运动,依旧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了迎合庞大的中文市场,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岛国家知名潜水圣地的潜水店,纷纷招募并成立了中文教练组。

  成都酷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乔也曾是“世界潜水工厂”——泰国涛岛一家潜水店的中文教练。

  1991年出生于重庆的他读大一时考取了潜水员证。在张乔看来,海洋和陆地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我喜欢探索,在海洋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种类,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人们的角色、身份如何,在海洋里你只是一个潜水员。”

  张乔不仅记得第一次见到鲸鲨时的震撼,也爱上了这种在海岛上醒来潜水,上岸和朋友一起用餐、休息的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自此,他利用大学时的每个寒暑假进行考证升级,2013年他在涛岛考取了教练资格证。

  最初,张乔和其他的中国籍教练一样,是以“挂靠”的形式在国外潜水店进行中文教学,国外潜水店也是靠他们来进行在中国的推广。“不过当我们想换一家潜水店工作时,也意味着我们之前的推广都白费了。”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张乔决定在国内专注打造自己的潜水店品牌。

  2016年筹备“酷潜”的时候,张乔首先到上海进行考察。他发现,当时上海的潜水店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且沿海城市的运营成本也比内陆高很多,成都却是西南地区潜水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半年后,公司拿到潜水店运营执照并注册成立。

  张乔希望“酷潜”能够用中低端的价格,让人们体验潜水这不一样的旅游方式:如果选择在“酷潜”成都基地学习,平静水域合作场地为极地海洋世界的仿生海底世界,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和沙虎鲨、礁鲨、杰克鱼等深海鱼类共处;如果选择国外海岛学习,泰国涛岛和普吉基地、马来西亚仙本那基地、菲律宾薄荷基地,都会有不同海域的体验。

  针对国外合作教学,张乔介绍说,他们采用酷潜公司持股进入当地潜水店或合作进行中文教学的模式,如今,分布在国外的全职教练有56人。据他们统计,2019年国庆节前夕,“酷潜”已经签发了8000多张潜水员证书,根据以往数据,他们平均一年能够培养1万名潜水员。

  国内潜水店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今在国内报名,去国外考取初级水肺潜水员证书,含住宿和学费也仅2000多元,加上配套的水下摄影业务兴起,一张在海洋里的照片能够‘称霸’朋友圈,传播广了,就有更多的年轻人想来体验这项很酷的运动了”。

  不过他坦言,潜水并非适合推荐给每一个人,“如果内心比较恐惧水,建议还是要先学会游泳再去体验潜水;如果患有哮喘、心脏病等疾病,也不提倡学习潜水,如果在水下患病,水下救援远远不及陆地方便。”

  潜水不应止于潜水

  王玥至今还记得看到沙丁鱼风暴时的震撼,也记得第一次在深蓝海洋里见到漂浮的白色垃圾袋时的震惊。“在菲律宾,当地居民对于自己身边海域的保护已经很严格了,如果看到女生脸上有涂抹防晒霜的痕迹,他们会让你洗掉防晒霜才可以下水,因为一滴防晒霜就可以杀死一片珊瑚”。

  那是王玥第一次对于海洋保育有了直观的感受,虽然学习潜水的两天她因为没有涂抹防晒霜导致迅速晒黑、蜕皮,但她并不后悔,“我保护了一大片珊瑚。”

  潜水员学习课程里对于海洋保育观念的强调,让年轻人切身体会到了海洋污染的严重与危害,也让更多年轻人在欣赏大自然隐藏在海底的美的同时,意识到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生态的行动中。

  从2015年3月成为一名潜水员,到2017年6月在国内成立第一家潜水员海洋保育机构,辽宁姑娘王淼创立“无境深蓝”,组织超过2000多名潜水员到海底捡垃圾、保护海洋濒危物种,在2018年她30岁时获得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生青年奖”。

  从本科到研究生,王淼一直学习国际发展相关专业,从小喜欢小动物的她一直想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工作,还在可可西里当过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直到成为一名潜水员,她觉得,“当潜水和动物保护结合,那我可以去做海洋和海洋生物保护”。

  创立之初,王淼便对机构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做潜水产业赋能,把更多潜水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潜水员,转化成为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海洋保护和海洋公众教育的从业人员。”

  在王淼看来,做保护领域的工作,都是了解了才会去关注,关注了才有可能带来改变。她从最简单的“深蓝放映会”做起,只要找到场地,就会一边播放海洋类纪录片,一边邀请潜水员分享潜水时的所见所感。“这样的放映会越做越多,甚至有潜水员和潜水店主动找来加入活动”。2017年“深蓝放映会”在全国累计做了上百场活动。

  “中国是一个陆地文明国家,大部分人对海洋没有什么概念,也不清楚我们所做的事情和海洋有什么关系。”如今,“无境深蓝”不仅尝试自己为“深蓝放映会”拍摄纪录片,还开发了蓝色空间、海洋大使、清洁海洋、线上保育课程、珊瑚礁普查等活动,并在全国20多所城市设置了执行团队或会员机构。

  王淼认为,潜水不应止于潜水,“潜水属于旅游产业的分支,而并非单一产业,它的上游产业与造船业等基础建设业相关,下游和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相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其实是传统渔业的替代和升级,这样的替代升级可以减少海洋的负担。”

  她曾在一期暑期青少年环境发展夏令营担任海洋知识的导师,微信群里的学生家长向她反馈,“孩子回家后翻箱倒柜找磨砂类身体乳,发现有之后称家长是‘海洋杀手’”。这让王淼哭笑不得却很感动,“因为我告诉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磨砂类身体乳里的微珠其实就是微塑料,用了之后也是不自觉地向海洋排放有害物质。”

  虽然有“地球卫士青年奖”的光环,项目有了更好的发展,但王淼一直有个遗憾,“我国有很长的海岸线,明明可以有很好的海洋生态和水下环境,却很难在国内找到一个适合潜水的海域”。

  她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不走出国门就能够享受在水下的欢乐时光”。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