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19
11/27
04:45

二进制生活

路边的玄学

作者:王梦影 来源:中青在线

  当代生活,极易迷芒。而一部联网的手机可帮助任何人一键获取短期命运发展的地图。搜索引擎输入“预测”,星座、五行、塔罗牌……来自中外文化的各路神仙都蹦出来,要给人指点迷津。

  在科学的视野中,南方古猿拿起石制的工具可能花了100万年;农耕文明的马车换成蒸汽机车经过了近3000年。如今,120岁的计算机和50岁的互联网,距离神秘主义指导命运的瞬间,居然只差一个点击。

  我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告诉我,预测命运的习惯源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不安。因人类恐惧,神明被寄予厚望,为人类当时还无法理解的一切提供解释:闪电、病痛、灾难。越是封闭落后,无法理解的事物就越多。越是僻远的村庄,巫术越是盛行。

  预测命运的习俗似乎完全失去了土壤。人类捕捉到引力波的踪影,发现了火星上的水,能粘合基因片段做成微小的机器人,宏观和微观的物理世界里,无数奥秘逐一揭晓。技术发展,人人互联,“地球村”看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封闭。

  有意思的是,几乎是同时,预测命运的工具又被源自科学的技术大大强化了,达到了便捷的高峰。我的一个朋友曾在自己的公众号后台制作了一个求签链接,自己写签语,作为新年的一项福利。她是个文科生,不会任何编程技术,但依据免费教程一步一步做成了,“完全傻瓜操作”。我的一位亲戚拜访相熟的算命大师,求问刚出生的宝宝姓名是否吉祥。大师拿出手机,登录姓名运势网站,输入汉字,得出结果:95分。

  或许是技术发展的常见现象,偶尔要出现完全意想不到的展开。指南针走了2000年的弯路,从探路工具变为算命法宝,又过了100年完全被卫星系统盖过风头,指引全人类在陌生的城市行走,或是攀上未知的高峰

  当算法和数据库替代了三牲和唱诵,预测命运的仪式感被消解了。它成了某种游戏。娱乐化、便捷化地预测命运形成了一个新概念:搞玄学。在我的周边,有同龄人习惯性查阅当日运势,几乎每个女生都玩过几把塔罗牌。每当对话陷入僵局,聊血型或星座总可以让每个参与者有几句话说。

  一个名为“青年老黄历”的微博账号一度非常活跃。延续了传统黄历的功能,它会为前来咨询的善男信女提供行动指南。一个姑娘问它:我每一天都觉得前一天的自己特别傻,怎么办?黄历回答:相信自己的判断。

  有事没事搞搞玄学,似乎已经成为某种青年现象。曾有媒体报道提及北京各处隐藏着数百家占卜工作室,这已经成为一门生意。这似乎是一个穿越故事: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后,还存在着水晶球和看相女子。

  很难判断这究竟是不是新时代的封建迷信。或许,蒙昧时代的尾巴仍潜藏在高楼灰色的阴影里,等着撷取城市异乡人迷路的灵魂。

  然而,对大多数把玄学挂在嘴边的年轻人来说,询问它的结果可能并不再重要了。没有几个人会真的用占卜的结果主导自己的生活。喜欢的人是不合适的星座,就不追求了吗?请假条上能写塔罗牌表示诸事不宜吗?危月燕冲月,约了火锅还舍得不去吗?

  吸引人的是过程。有时候它是一种“治疗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数据,我国每10万人拥有1.5名心理医生。与之相比,一副塔罗牌显得更触手可及。一个擅长此道的女孩告诉我,曾有姑娘每次相亲失败都去找她问姻缘,一边问一边落泪。算完之后,补好口红,又能昂着头走出门。

  有时候,它是一种自我消解。人活在世,实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或许能解偏微分方程,却不能算明白爱情为什么会消逝。我们能写8万字的文化研究论文,却解释不了为什么突然被陌生网友骂。避开加班,吃饭不用等位,程序跑不出bug,合租赶上好室友,上地铁遇到空座……都是都市生活无法预测的瞬间。

  连消费主义都借用了当代玄学的精华:购买过程非常解压,使用效果主要随缘。购物直播盛行,购物狂欢制造足够的仪式感。而品牌显赫的化妆品究竟有否奇效,网红推荐的生发产品是不是真的让头顶茂盛了一点,就完全是玄学了。

  玄学制造的穿越瞬间像路边的石头,坐下略歇一歇,还要重新踏上漫长的、生活的道路。消费数据显示,客居的年轻人从租来的房子出发,小房间可以被一盏精心挑选过的香薰蜡烛照亮。他们在城市地下的健身房燃烧卡路里,在通勤的道路上打卡背单词,在“996”的轰鸣节奏中努力探出头来,去看看世界。超过三成是一个人旅行,大多去物价较为实惠的东南亚地区。

  连我自己,也在频频被采访对象拒绝时半开玩笑地拜过蒲松龄。传说他在家门口摆了个摊子送茶水,有故事的人就主动排队上门提供内容,终于攒成绝世名篇。

  搞完玄学,能笑出两声,好好睡一觉,又是需要奋力生活的新一天。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