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布鲁塞尔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向《中国青年报》读者致以新年问候,并就中欧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作出深入解读。
中青报·中青网:中欧关系在2019年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另一方面,欧方对中国首次提出了“制度性对手”的说法。您如何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中欧关系发展状况?
张明:首先祝愿中国青年报的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欧关系硕果累累、亮点纷呈。习近平主席两次访问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大国领导人先后访华,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并发表了一份内容丰富的联合声明。密集的高层往来充分体现了中欧双方对彼此的高度重视,也引领了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一年来,中欧双方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积极落实领导人会晤的成果。我们签署了两份具有重要意义的航空安全协定,预计未来8年将为双方创造1.1万个就业岗位。双方还达成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定,纳入了双方共275项地理标志产品。中欧双方正在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希望欧方本着积极、理性、务实的原则,与我们相向而行,推动协议如期达成。中欧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首次扩员。双方还就气候变化、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全球性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为中欧合作带来更广阔机遇。
当然,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欧洲一些人士也产生了一些疑虑。2019年3月欧盟发表的对华政策文件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我多次向欧方指出,对于合作伙伴定位,双方没有分歧,中欧已互为全面战略伙伴16年。关于竞争者,即使合作伙伴之间也存在竞争,这在市场经济中也很常见,中欧竞争关系可以是建设性的,不妨称之为合作式竞争。但对于“制度性对手”的提法中方不能苟同。从中欧关系近45年的发展历程看,双方从来没有互为对手。凭空树立一个对手不会对欧盟有利,对世界和平发展也不会有积极作用。正如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前不久访问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时所强调的,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多于分歧。我们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中欧之间存在摩擦和分歧,这很正常。中欧历史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会存在不同意见和看法。我认为,对于不同意见和看法,最好的办法是对话沟通,通过增进相互了解来管控分歧,通过推进双方合作来化解分歧。在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成为我们交流合作的障碍,更不能因此就把对方视作威胁,甚至试图干涉和改变对方。这是确保中欧关系长期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条原则,双方都应珍视。
新一届欧盟机构刚刚履新,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为中欧关系的新一轮发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我与驻欧盟使团的同事们正抓紧同新一届欧盟机构建立密切工作联系,开展良性互动,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中青报·中青网:王毅国务委员指出,美国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粗暴干涉别国内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和应对中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张明:特朗普政府近年来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调“美国优先”,不仅对华发起贸易战,也对欧洲盟友动辄挥舞关税和制裁大棒,在国际上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美方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包括中国与欧洲在内的各方利益,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都不利。
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中欧关系发展是双方的事,不应为某个第三方所支配。中方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欧盟也强调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是自身的基因。双方都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是新时代中欧合作的基石,不应也不会轻易动摇。中美近期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对全球经贸投资和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欧洲各国也是利好。这正是中国坚守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结果,也将为中欧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合作带来启示。
当然我也注意到,美国在中欧合作的一些问题上指手画脚,对欧盟及成员国不断施压。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在一家欧盟媒体上发表文章,污蔑中国政府利用华为公司设备的“安全后门”搞情报监听、窃取知识产权,实质上是通过重复谎言来恐吓、胁迫欧洲放弃与中国公司合作。作为中国驻欧盟大使,我随即在同一媒体上发文进行了反驳。许多欧洲朋友私下对我说,中方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我相信,只要中欧双方都坚持原则、坚守公平正义,就能不断为世界注入稳定性、正能量和开放性。
中青报·中青网: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双方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欧将在2020年开展哪些重大外交议程?您如何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之路?
张明: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我们将迎来中国欧盟建交45周年,上半年将在华举行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下半年德国已提议举行中国欧盟全家福峰会。我们还将择时尽早举办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这些密集高层交往必将为双方合作带来强劲动力。中欧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乘势而上,相向而行,力争在明年内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结出丰硕成果,开辟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新的合作领域,制定未来5年中欧对话合作新的蓝图,推动中欧关系未来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中青报·中青网:英国预计在2020年正式“脱欧”,这无疑是欧盟的一件大事。您认为英国“脱欧”将对欧盟以及中欧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张明:中国对欧政策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不管欧盟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中方都将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坚定支持欧盟团结和壮大,坚定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于英国“脱欧”问题,我常对欧洲朋友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劝和不劝离”。如果英国“脱欧”不可避免,也希望这一进程能够平稳、有序,尽可能减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欧盟和英国都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都主张自由贸易、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并行推进与欧盟和英国的交往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青报·中青网: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将在布鲁塞尔举行。您如何看待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年交往在中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明:人文交流是中欧关系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中欧双方正在加紧筹备第五次会议,会有很多崭新的合作亮点,让我们拭目以待。“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中欧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共同缔造者,作为两大文明,对话交流已经超过两千年。这种历史的积淀是今天中欧关系的一笔重要资产,也使得一些西方人士的“文明冲突”论调不攻自破。
中欧青年是伴随全球化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没有东西方“冷战”的历史包袱。我相信,伴随21世纪20年代的开启,青年一代一定会引领中欧沟通交流,创造更广阔的合作机遇和平台,为中欧合作赋能,为解决当今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报布鲁塞尔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