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1/17
03:26

昆山为民企发展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来源:中青在线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培养50名领军型、100名骨干型、200名成长型的40周岁以下的民营企业家‘雁阵’,以此引领一支优秀的年轻民营企业家队伍。”这是2019年11月昆山发布的《关于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养“昆玉计划”的意见》(简称“昆玉计划”)中定下的目标。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昆山之路”上,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民营企业堪为昆山实现新一轮跨越的重要力量。

  为此,昆山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眼光和国际视野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勇当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试点走在前列的热血尖兵。

  -----------------------------------

  打出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前不久,昆山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昆山市工业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的流动资金贷款,这不仅帮助企业顺利“过桥”,还节约了融资成本。目前,昆山已经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节约融资成本。

  这是昆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昆山市也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等文件,打出了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昆山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诉求作为服务方向,推出“昆山市工业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等举措。再比如,进一步优化完善“一中心”(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和“金融超市”功能,重点打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在促进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增效益上下功夫,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7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同时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升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是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此次启动的“昆玉计划”,本着“昆山有玉、玉在其人”的精神传承,着力培养年轻一代民企领军人才。当前,昆山市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继承家业的“创二代”,二是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迭代发展,投身高科技企业的“创二代”越来越多;随着昆山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推进,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也越来越多。因此出台一个支持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发展、引导他们投身于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的意见愈发迫切。

  昆山的民营企业目前出现了三个明显变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多了,科技型企业多了,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的企业多了。目前,昆山的民营企业当中,参与制订各类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达93家,拥有各类发明专利的达2760家。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鼓励。

  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辅以优厚的政策推动,昆山民企技改转型热情持续高涨。位于锦溪镇的昆山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排排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企业计划投资20亿元在昆山新建科创及模具加工中心。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实施智能生产车间改造后,人工减少280个,产能却提升了50%,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6.2%提升至现在的98.5%。2019年,企业的销售收入更是突破百亿元。

  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昆山民营企业的创新自觉性明显增强。截至目前,昆山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已占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0%以上。

  一年增长18万户,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

  有充足的阳光、水分以及丰沃的土壤,植被才能茁壮成长。民营企业同样如此,依托昆山优良的营商环境,昆山的民营企业才得以一步步壮大,如今可谓“长势喜人”。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昆山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追求,在塑环境、抓改革、优服务上下功夫、动真格,让广大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2019年12月24日,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获发昆山市第50万张营业执照。至此,昆山成为江苏省首个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的县级市。2018年底,昆山市场主体总量为32万户,一年间增长18万户,年增长达56%。市场主体呈现“泉涌式”发展,一连串亮丽的数据背后,是一条条不断完善提升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链”和“服务链”闯出的奇迹。

  以不见面审批为工作主线,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要依托,以“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对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昆山特点”营商环境建设新要求,盯住“材料多、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时间长”等“四多一长”的根本性问题,坚持系统化思维、聚焦关键环节、突出系统发力,持续推进减环节、提效率、优服务、省时间改革举措,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降低投资创业和群众办事门槛,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昆山认真贯彻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同时,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保障外资企业在政策支持、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在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复制上海浦东新区改革经验,全力推开微型餐饮审批改备案、预包装食品施行告知承诺制。

  “1330”改革目标高标准推进。在实现全省“3550”改革基础上,昆山自我加压,提出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再压缩30%—50%,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发布《昆山市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3条政策和10项配套措施,打造昆山版“1330”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的新目标。企业开办方面,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全面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取消企业银行帐户开户审批许可,压缩审批环节至3个,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方面,设立投资建设项目“一窗受理”综合窗口,通过流程整合、环节精简、信息共享,材料由原来的63件减少至19件,实现30日完成审批。

  投资便利化举措加快实施。在纳税服务上,落实减税降费、减少纳税频次、开发智能办税审核平台、推进便民服务“15分钟办税圈”建设,取消60项税务证明事项,创新“新办企业综合套餐”智能审核,6个新办涉税事项取消所有纸质资料,税务实现30分钟办结。在通关建设上,全面推进送检业务整合、实施查检合一口岸监管,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自报自缴制度改革,落实国内通关一体联网,实现税单无纸化和检验检疫业务电子化,通关提速30%。在融资服务上,进一步扩容“综合风险池”,提高风险补偿贷款余额上限,充分发挥“金融超市”作用,增加信贷资源、创新信贷产品,实现网络化、一站式融资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融资便利度大大提高,信贷获得率有效提升。

  政务服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民

  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标尺”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服务”作保障。当前发展形势对昆山来讲,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说,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昆山之路”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昆山服务的贡献和支撑。因此,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做好“自选动作”,体现服务的针对性、精准度、个性化。

  推进流程再造,并事项优环节。一是推进“一窗通”套餐服务。以流程再造作为基础,重设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开办、银行开户、社保开户等流转程序,推出“一窗通”套餐服务。截至目前,共有2207家企业开办选择套餐服务,平均用时0.8个工作日,最快53分钟就办理完毕。二是拓展“一网通”审批服务。发挥长三角“一网通办”引领作用,开设昆山“G60”专窗,开通上海、嘉兴、杭州等9个城市投资项目确立阶段的企业开办、注册登记等30个证照办理类审批服务,首批51个高频服务事项入驻“一网通办”,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异地可办”。目前已有7家企业通过长三角“G60”“一网通办”专窗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三是开展“一件事”改革试点。以“一次办完一整件事”为目标,通过探索关联事项“一窗受理、一链办结”,实现“跑一次腿、办多件事”。目前,约60个事项实现审批串联,共减少80多个审批环节、120多份审批材料。

  推进平台建设,减材料省时间。以“互联网+”建设为核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提速。一是推进“互联网+”集成平台研发建设。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投资建设为重点,建成并上线“企业开办一窗通”“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投资建设一窗服务”3个平台。二是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建设。以大数据建设和电子证照库为突破口,推动法院、公安、民政、司法、税务、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单位的数据互通,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架构。建成并上线“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25个政府部门、451个系统、4772项信息资源入库。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下沉。以做大“就近、便捷、全天候”政务服务为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商业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进驻社区“市民驿站”平台。年内,实现310个村、社区市民驿站全覆盖。

  推进配套改革,优进程提效率。积极探索政策性强、技术标准高的事项配套审批举措,通过优化审批进程提升服务效率。一是推进并联审批。在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上,推行住建、规划、消防、民防、水务、电力、用气等多部门并联踏勘、联合审批的新模式,以介入指导、环节前置等方式优化审批进程。二是拓展代办服务。建立代办事项清单,建设三级代办窗口,实现小事村里帮办、大事镇里代办、难事三级联办。特别是在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科创产业落地、科创人才服务上,全面落实事前“面对面”指导、事中“手把手”帮办、事后“肩并肩”走访的代办服务。三是升级联合验收。推进联合验收事项纳入平台申报和实体大厅,协调水、电、气等市政设施接入审批,落实统一受理、内部流转、一次告知、一个部门牵头,提升验收效率。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惠企公正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引导各类“僵尸企业”“个体僵尸户”“空挂户”,通过简易注销登记退出市场。近年来,昆山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做法,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制定出台了《昆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决定》,通过以《决定》形式对“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营商环境建设聚焦问题进行规范执行和落实。稳步推进昆山试验区立法工作,《昆山试验区条例》列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18—2022年立法规划》,进一步推动昆台经济、文化、社会实现融合发展,为昆山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昆山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持续优化30项降成本措施,全年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大幅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持续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严查涉审中介服务、电子政务平台、行业协会商会自立项目收费等反映突出的违规行为,实施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公示制度,确保清单外“零收费”。落实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政策,建立健全网上“中介超市”,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

  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加大。昆山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首批划转涉及市场监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领域的69个事项、14项职责进行审查。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129项,建立和动态调整检查对象名录库,检查对象总数达到约47.2万户。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复制推广经济发达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的“1+4”改革经验,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执法重心下移,完成昆山高新区、陆家镇、千灯镇等1区7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实现市级层面“一个区域一支队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推进“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全市市场主体、268万余自然人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实现社会法人信用数据覆盖100%,重点自然人信用数据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区域信用信息合作,与嘉定区、太仓市签署《共同推进嘉昆太协同发展创新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首批信用信息实现共享。开展重点领域失信治理,信用信息联合奖惩落地实施,以信用创新解决社会治理领域难点问题。

  (数据来源:昆山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贾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