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前线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46岁的感控科主任游建平属于睡眠最少的人之一。
她负责整个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目标是确保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自身做到“零感染”。大到院区的感控流程规划,小到医护人员的防护督导,都是她的工作职责。
游建平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同事们喜欢叫她“游妈”。2014年,游建平随中国首支医疗队奔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负责医疗队感控工作,每当队员出现不规范操作时,她的声音便会从呼叫系统传出。从此,“游妈”的称呼不胫而走。
游建平觉得,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控工作和6年前抗击埃博拉时很相似,“虽然地域不同,但原则和要求是一样的。”2017年,因为在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游建平获得医学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章。这次,她在利比里亚从无到有搭建防控体系的经验派上了用场。
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三批队员,游建平和同事们于2月13日凌晨从重庆抵达武汉。第二天,她们就进驻由泰康同济医院门诊部改造的轻症病区。当时,这里已经收治了大约150名患者。
听说军队医疗队进驻,病人们显得很激动,一个阿姨哭着说:“我们一直盼着解放军来,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游建平听出了患者言语中的信任,“一瞬间非常感动。”
接管轻症病区后,她立即着手规划区域和路线。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院需要具备“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并分别开辟患者和医护人员专用的通道。而轻症病区内缺少专门的清洁区,医患共用一条通道,其他病区也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她一一解决。
“感控不是坐办公室,要实地考察、规划流程、现场督导,游妈的担子非常重。”感染科医生李露锋说,她曾在凌晨值班时碰到过正在考察情况的游建平。当时,这个身材娇小的护士长已经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
经过几天的奋战,游建平终于赶在各病区接诊前理顺了感控工作。身为一名军医,她对于这种高强度的紧急任务并不陌生。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曾背着10多公斤药材在群山间徒步8小时赶到映秀镇救治患者。
那次紧急救援中,很多医疗用品都是就地取材,没有口罩就拆开绷带用纱布制作,没有夹板就从废墟中找木板加工。相比之下,游建平为抗击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了充分准备。
2017年,基于抗击埃博拉的经验,她申请了一项个人防护装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包括穿戴几层防护装具、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消毒等内容,全部应用到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去年,她在科室开展了防护培训,并申请了一批防护装备,如今也都派上了用场。她们带到武汉的物资非常齐全,甚至包括从消毒液中夹取护目镜的小夹子、脱防护服时用到的镜子和规划路线用的标识牌,“到了地方马上就能开展工作。”
在泰康同济医院,游建平见过聋哑人和盲人患者,医护人员对这些特殊的患者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我们眼里,他们都是患者,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你对病人付出多少爱,病人就回报你多少信任。”游建平说,这是自己在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感悟。她曾收到一名高校退休教授的来信:“6年前我是您的一个病人,患重型肝炎,十分绝望,是您在病床边一直陪我聊天,让我树立了信心,扛过了那段时间。”
这封信让游建平感动不已,“6年过去了,患者还深深地记得你,我觉得做什么都值得。”
2012年,游建平曾去英国一家医院学习,医院旁边就是南丁格尔博物馆。1854年至1856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奔赴前线,不顾个人安危护理伤兵,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参观完这位现代护理学先驱的事迹后,游建平买来她的肖像和格言带回国,贴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提醒自己学习南丁格尔的勇气、博爱和奉献精神。
这一次,游建平和战友们把这种精神带到了抗疫前线的病房中。感染科护士唐大春记得,在单位时,游建平要求她们进行不会引发传染的一般性操作时不用戴手套,“不能让病人觉得你在歧视他。”在泰康同济医院,她也十分注意照顾患者的感受,为生褥疮的病人翻身、擦拭身体,按时喂盲人患者吃药。
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游建平带领队员制作了一面爱心墙。墙上写满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祝福,还有“武汉加油”“重庆火锅和武汉热干面永远在一起”等温暖的话语。
平时,医生和护士会给患者带一些小零食,遇到焦虑、紧张或者带着情绪的患者,他们也会耐心安抚。时间长了,医患关系非常融洽,轻症患者主动帮护士分发盒饭、打扫卫生。
在游建平等人的倡议下,病区建立了一个医患微信群,有将近100名成员,气氛非常活跃。患者有症状可以在群里反映,也可以畅聊未来和人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患者们向群里的医护人员发出邀请:“等明年樱花开放的时候,欢迎大家来武汉看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