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宋仁宗一生的剧《清平乐》开播不久,“背诵默写天团”登上热搜。一看到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的名字打在屏幕上,许多人瞬间梦回学生时代的语文课。哪能忘记这些名字?都是当年要考的知识点。
也因为追剧,观众意识到,原来,宋仁宗的朝堂那么星光熠熠,足足撑起了北宋词坛。
剧中,“天圣八年”字幕与国子监的场景一道出现时,大家会心一笑,“天团”成员欧阳修即将出场。历史上这一年,欧阳修参加由仁宗主持的殿试,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饰演欧阳修的85后演员张本煜,曾因《万万没想到》搞笑的“父王”为观众所知。旧时印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当他在《清平乐》“魂穿欧阳修”,观众惊讶:选角太有想象力了。
肆意张扬的喜剧脸,低眉收敛为朝堂重臣。这便有了反差萌,更惹人好奇,张本煜会怎么演?
做过五花八门工作的张本煜,因为《万万没想到》第一次成为演员,之后有了《报告老板》《快把我哥带走》《乘风破浪》《飞驰人生》……以及《清平乐》。“我觉得表演是一个挺好玩的事,如果它还能一直让我觉得好玩,就很好”。
《清平乐》这部戏,贯穿了宋仁宗和诸多朝臣的人生旅程。把欧阳修从年轻演到老,去体味他的人生,对张本煜而言这种感受难得、过瘾。“自己演的时候,脑子里经常回旋BGM(背景音乐),比如《卧龙吟》,全是那种忧国忧民的BGM”。
剧中欧阳修登场之初,张本煜展现了一段极为流畅,近乎一气呵成的表演,揭开了这个历史人物年少轻狂时的性格底色。
开场的欧阳修坐了一次“命运过山车”。他参加省试,向考官晏殊指出考题里的破绽,受到赞赏。欧阳修对殿试志在必得,走路带风,还订做一身红彤彤的“状元袍”。但最终夺魁的是同窗王拱辰。欧阳修备感失落,可依然慷慨地把红袍赠给同窗。
张本煜说,剧本上关于买袍戏,其实仅写了一两句话,简单描述他进店看到袍子,得意洋洋买下,挥笔写“状元袍”3个字的行为。张本煜觉得,这一段若加了台词,反而太碎,不如舍弃。
第一次演的时候,张本煜的状态是“更收敛、温吞的”,得意劲儿都藏在情绪最里层。导演走过来说,“温了,希望能再出来一点”。于是,张本煜给人物增添了一些笑意,和踌躇满志的感觉。
而让张本煜情绪最爆发的表演,是中间有一段“有死谏意味”的情节。“范仲淹被贬,他要去找皇上赐对(指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记者注)。当时是真有点冒死进谏的意思,心里真是既悲愤又激昂”。
在张本煜看来,演员和剧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尊重剧本,而又不能太依赖剧本。
说到这,张本煜很详细地现场模拟了一个戏剧情节。他想说明,传统舞台剧演出,演员高于剧本,是演出的“唯一决策者”;影视剧演员则需要和导演及各个环节达成一致。演员不能照本宣科完全照着剧本说的演,而是要充分想清楚,怎样让这场戏自然,逻辑合情合理。
和一般演员只聚焦自己角色不一样,演绎《清平乐》,张本煜对宋仁宗这个人物有很多思考。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是一个“恭俭仁恕”之人。《宋史·仁宗纪》总体评价仁宗朝治迹时指出:“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仁宗能容忍各种批评,士大夫也在这一朝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不容易”,是张本煜对宋仁宗的总结。
“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被迫要做的君王之间,身份的摇摆,放到一个人身上,不容易。以前我们也有很多影视剧去体现仁宗朝,比如包青天、杨家将,一般大家会理解仁宗是庸君,很多人批评他。”张本煜说,这朝可说可写的能人太多,而专门去写仁宗,“用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待他”的故事则寥寥无几。
演戏之外的生活里,张本煜很有自己节奏和温度。他私下比较内向,极其不爱说话,微博上分享的大多数内容和演艺圈无关,读书、阅片量极高。
张本煜做过编剧,迷恋幻想题材影视作品,平时会写小说。创作的灵感,来自肚子里很多“杂七杂八的碎片想法”,尤其在“半睡未睡之间”和醒来时灵感的迸发最密集,还有刚经历的复杂梦境,张本煜第一时间把它们都记下来。
最近张本煜看的小说是理查德·摩根的《副本》,典型的硬汉科幻小说。“设定不算新鲜,但它一上来话不说,把女主角给打死了,非常突然,描写很干脆。好,我觉得他大胆,有独特的感觉”。而他一看到被改编成的美剧,这一段无比拖沓,很失望,“落回更初级的阶段”。
张本煜开玩笑说,如果让他来创作硬汉形象,一定要和常规的不同。“首先让他丑一点,不要谁看着都喜欢他”。
幻想题材作品里,张本煜最喜欢的虚拟人物是哆啦A梦。“它带来了很多可能性,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永远都不会变”。张本煜笑言,自己从小就很恋旧,对变化敏感,熟悉的东西不见了,或者搬家了,他都会不舒服。
而近来,在他身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整体切换工作方向,投入演戏。张本煜感兴趣的角色,是和自己差异很大的。“因为我不是,所以想知道如果是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迫使自己体验新东西,过第二重人生,是演戏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