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6/10
05:29

汇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绍兴向“城市合伙人”发出邀请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874万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当“就业季”撞上“疫情期”,如何应对“就业大考”,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5月25日,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千校万岗·百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启动。作为活动的联合发起方,浙江省绍兴市梳理了全市458家企事业单位的1.48万个岗位需求,其中10万元以上岗位占总需求的31.3%,最高薪酬达到100万元。

  “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借助这次活动,到绍兴就业、创业,成为绍兴的‘城市合伙人’。”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罗继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出邀请。

  近年来,绍兴市牢固树立创新强市、人才强市的工作导向,系统组织“活力绍兴·智引全球”春秋季人才专列等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人才新政3.0版”。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看来,绍兴正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实力和优秀人才集聚水平,加快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提前谋划,引才为先

  “感恩武汉,礼待人才,为湖北45万名在校毕业生输送最优、最好的岗位。”4月10日上午,一场面向武汉广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才招引活动在这座刚刚“解封”的城市举办,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晓光通过视频连线诚恳地推介绍兴。

  作为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后第一个来到武汉组织引才活动的城市,绍兴挑选出495家用人单位7900个优质岗位,率先向湖北高校毕业生敞开大门。

  这是绍兴人才引进的品牌活动“人才专列”,目前已覆盖30多个城市300多所高校,举办各类对接活动144场,线上线下达成就业意向14.8万人次。

  提前谋划布局,主动对接、引导人才,绍兴力图在“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

  早在3月中旬,湖北各城市“解封”的第一时间,绍兴就率先开行湖北“就业大巴”和“就业专列”,接回湖北籍返岗员工。

  此前,绍兴出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人才招引工作的八条意见》,规定企业不得因疫情原因辞退湖北籍员工,并积极鼓励湖北高校毕业生来绍创业就业,将相关优惠政策按照相应标准上浮20%执行,在交通补贴、评审流程等方面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人才招引。

  两个月里,绍兴共组织大巴车1094辆、包机1架、火车专列40趟,接回外省员工3.61万人。到3月中旬,绍兴人才企业就实现100%复工,有的已化“危”为“机”,实现疫情防控和人才发展“两手抓”“两手硬”。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原定在春节后举行的32场实体招聘会被迫暂停。绍兴第一时间启动线上招聘系列活动,并推出集直播宣讲、投递简历、视频面试、签订合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云上”就业平台。同步打造的“淘岗网”,保障求职者用户体验感的同时,也更方便人社部门和企业进行数据分析。

  截至目前,绍兴已开展“百校千企万人云招聘”377场,累计参与26万余人次,达成初步意向2.9万人次;439家企业HR走进直播间与求职者交流,接收简历近2000份,400余人网上签约入职。

  汇聚人才,服务好人才

  “我们热忱邀请各大高校和广大毕业生关注绍兴、加盟绍兴、圆梦绍兴,与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明天。”5月16日,绍兴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活动就业季人才双创系列活动,马卫光在启动仪式上为引才“吆喝”。

  当天,绍兴市发布招才引智“四大计划”。其中,“奔越”计划重点面向中国国内高校毕业生,“聚英”计划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引为重点,“留绍”计划解决的是绍兴本地高校毕业生在绍就业问题,此外还推出了服务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以蓝领技工招引为主的“荟匠”计划。

  “去年,绍兴出台史上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新政3.0版’,对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后就业,并提供本科到博士3-9万元安家补贴、3-35万元房票补贴及见习实习补贴、创业场租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均可‘一网通办’,不用跑腿就能办结,今年以来,全市已兑现人才政策资金超3亿元。从今年开始,市区3年开工、5年建成2.2万套人才租赁住房,重点满足高校毕业生过渡住房需求。”徐晓光介绍。

  聚焦人才服务零散性、碎片化、流程多等问题,绍兴2019年初建成投用浙江省首个人才服务综合体“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实现了人才服务“一门办”“一网办”,提供“一窗受理、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高层次人才叶博士、廖博士夫妇只跑了一趟,不到一个星期就领到了180万元房票补贴。

  围绕人才创业创新生态链全周期要素资源需求,绍兴在“海智汇”专门成立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学院,借助市场化渠道,整合近万个项目合作渠道、100余位创业导师、158家投资机构、300余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人才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对接和技术孵化等全链条、常态化、普惠式服务。

  “我在‘海智汇’参加了第一期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法务、税务、财政等专业性内容,还可以为人才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这正是我们人才企业迫切需要的。”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层次人才余波深有感触。他正是在2013年被绍兴海外英才计划吸引而回国创业的。

  疫情期间,该公司逆势而上,用于检测新冠肺炎感染者IgM/IgG的化学发光免疫磁珠试剂盒,能够以最低成本达到检测速度更快、结果更优的效果。目前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正着手准备出口国外。

  让人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为一家专注色彩安全化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山东小伙李军配创办的材华科技通过技术创新合成安全健康的大分子着色剂,以推动化学与材料的进步、打破国际垄断,已申请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今年元旦,他刚刚将公司总部从北京的清华科技园搬迁到绍兴的金柯桥科技城,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公司的研发计划一度推迟,订单也大幅滑坡。他看准食品的“刚需”属性,果断转向食品包装用的油墨生产。3月底,实现复工的该项目接到了第一份订单,目前订单已经在迅速增长。

  李军配与绍兴结缘于去年10月,他携创业项目“安全健康的大分子着色剂”参加了绍兴第四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从31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

  根据绍兴“人才新政3.0版”,该项目在绍兴落地转化后能获得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500万元销售奖励、500万元创投跟进奖励、500万元研发设备投入资助的政策扶持。

  除了丰厚的扶持政策,组委会还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团队为人才提供高效对接、精准服务。项目从落地到实验室投用,总共不到100天。在李军配看来,绍兴不仅拥有配套相对完整、产品齐全的强大产业链,还有着优渥的创业扶持政策,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他。

  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的绍兴,坐拥77家上市公司和13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孵创业企业达1500余家,正逐步把城市的文化底蕴、区位优势、产业格局等“硬条件”转为厚积薄发、创业创新的“软实力”,这也是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所在。“奔跑在长三角一体化征程中的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徐晓光说。

 

【责任编辑:高山 李怡 王素洁    流程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