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政府向阿塞拜疆派遣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圆满完成任务回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对专家组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阿传统友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们的出色工作也得到了阿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
宏旨之下,是中国专家组成员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努力。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从阿塞拜疆归国之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巴库采访了专家组中的几位成员。通过他们的经历和讲述,医护人员的职责所系、中阿传统友谊,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到他们是如何通过具体行动“诠释中阿传统友好关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是在一个特殊时间点来到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是南高加索国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疫情初期整体疫情形势控制良好,但由于稍显仓促的复产复工,疫情形势出现反弹,达到第二个高潮,一度日增确诊病例600余例。正是在这个时候,应阿塞拜疆政府的邀请,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0人驰援阿塞拜疆。
援阿专家组成员中的很多人都是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的。
王旻晋医生,支援北京核酸检测工作回到成都之后,隔离14天期满的第二天就随队出发赴阿塞拜疆。也就是说,3个多月时间里他只回了一天家。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当时,虽然我心中也有很多的不舍、挂念和担忧,但我更明白一点,我掌握了专业技能、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只要国家有需要,就是我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他还开玩笑地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吴颖,80后青年护士,曾作为华西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赴武汉参加新冠肺炎救治护理工作。说到为什么又来到阿塞拜疆支援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都是经常在外面参加各种救援的,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如果要问我‘为什么’,我倒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虽然吴颖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远赴阿塞拜疆援助抗疫,但她告诉记者:“我还记得当时进入学院的第一天,邓书记带着我们宣誓的时候有一句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干这一行,就得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每一个病患交给你了,你就要做一个让人信赖的人。”她说:“其实当初去武汉的时候就有人问过我,为什么选择前往一线。这是我们的使命啊,作为一个呼吸科护士,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还是专业责任上说,这本来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王旻晋和吴颖所言,代表的是此次援阿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的心声。
“中国专家是真正的专家。你们更明白疫情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理解我们的难处。”阿塞拜疆石油工人医院的一名感控护士,曾经拉着吴颖的胳膊感动地说。说起在石油工人医院的经历时,吴颖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当时,在吴颖从病房进入污染区小房间脱防护服的时候,这位本地感控护士一直在远处认真观察中国医生怎么脱防护服。随后在办公区,那位护士特意找到吴颖,询问他们在操作细节方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给她提了一些意见,比如出入通道的物理区分之类。但她说,我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以现在的条件还没办法改进。我说没关系,我明白你们的处境和困难,就像当初我们在武汉一样,很多问题可能需要慢慢克服和改进。她当时非常感动,一下子就挽上了我的胳膊。”吴颖说,“面对患者,全世界的医护人员都有同样的奉献精神,面对疫情尤其如此。虽然各国情况不同,这些医护人员也需要我们的同理心,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抗疫医疗专家组在阿塞拜疆,得到了大使馆、当地华侨华人和在阿中资企业的大力支持。一位中资企业代表在与医生交流时表示:“有任何需要请一定要跟我们说,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因为你们是抗疫英雄,我们为自己的同胞骄傲。”
这批援阿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了让医护人员吃得可口,来自山东的中国大使馆厨师长曾经专门给他们制作了一份麻婆豆腐,吴颖告诉记者,这份“鱼香口味的麻婆豆腐”虽然不那么正宗,但让他们一直铭记在心,“这是我这些天吃到的最好吃的饭菜,当时我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感觉在这个地方不是只有我们10个人在战斗,就像当初在武汉那样,不是只有我们医护人员在战斗。正是各界各方的强大支持,让我们被赋予了更多力量。”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援阿两周,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访问了阿国立临床医院、苏姆盖特市立医院等多家新冠定点医院和巴库血液中心,在巴库市、贾利拉巴德市、苏姆盖特市等地深入抗疫一线开展工作,与阿防疫主管部门和医疗专家进行了多场业务交流,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研讨阿疫情形势、防疫措施和诊疗流程,为阿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根据阿方需求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救治方案。中国专家组受到了阿塞拜疆政府与人民的高度肯定。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虽然已经回国,但他们辛勤工作的身影仍留在阿塞拜疆人民的心中。从很大程度上说,他们此行不仅是完成一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工作,更是一次为中阿友好关系添砖加瓦的友谊之旅。
本报巴库8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