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8/21
05:27

失联八小时 救回二十三人

——江西鄱阳县消防救援突击队抗洪救援记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 看视频

  “你不要命啦?不要命啦?!”看到电视上播放儿子陈同录在洪水中救援的画面,陈母马上拨通儿子的手机,近乎咆哮地问。

  陈同录愣了一下,说:“妈,我在洪水里救了两个老人,他们特别像我外公外婆。”陈同录今年35岁,他的外公外婆在2018年相继去世。

  “皮肤松驰、冰凉、无力,但是很亲切。”直到8月13日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陈同录还记得在洪水中扶住两位老人手臂时的感觉,恍惚间那就是生前的外公外婆。

  血亲骨肉间的温情记忆让他内心充满暖意和斗志。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8个小时内,身为江西省鄱阳县消防救援大队代理大队长的陈同录带领着突击队一次又一次地冲入洪峰,救出23名被困村民。

  鄱阳县紧邻鄱阳湖,是滨湖大县,又被称为“湖城”,境内有大小河流225条。响水滩乡就在其中的响水滩河两岸,处在一个口袋型的山坳内。

  每年汛期,这里都是防汛的关口地带,上游多个乡镇的洪水涌进响水滩河,再经西河汇入鄱阳湖。

  今年的洪水是陈同录从事消防工作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6月28日起,鄱阳县境内连续发生强降雨天气,日平均降雨量312毫米,加之受长江洪水顶托的影响,鄱阳湖滨湖地区水位已全线超1998年最高监测水位。

  7月7日、8日,洪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在前往响水滩乡前置备勤的路上,陈同录看到河水离圩堤尚有二三十公分的距离。晚11点到响水滩中学时,路上的水已到小腿位置。7个小时后,这条通往外界的主干道彻底被淹没。

  8日早上6时,响水滩乡领导打来求助电话:上游河港村一家四口被困,请求救援。

  按照“战斗编制”,陈同录组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临时突击小组:一名舵手、一名副手、两名消防员,外加一名乡干部做向导。

  洪水淹没道路,拉运冲锋舟、橡皮艇的货车行驶到半路,无法继续前进。突击小组只得换乘橡皮艇逆着洪水向上游划去。

  在向导的指引下,突击小组搜寻到被困人员的位置。橡皮艇的空间和载重有限,为防止倾覆,陈同录决定“置换”:让副乡长和3名队员留在房顶,先把4名被困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突击小组爬上房顶,肩背手抬,将被困村民转移至橡皮艇上。

  4人转移后,洪峰开始过境,洪水流速越来越快,橡皮艇的动力已明显吃力,当他们准备换冲锋舟时,发现货车淹得只剩尾部一角。

  更糟糕的是,对讲机、卫星电话还在车上,在大雨和洪水中,手机信号也中断了。

  “除了我们,响水滩没有人能再实施救援。”陈同录说,洪峰来了,我们可以退到安全的地方紧急避险、可以选择不冒险,但是想到村民的手机信号中断了,无法向外求助,“如果我们不去救,(受困求助的)村民就真的完了。”

  6个人一艘艇,成为响水滩水面上唯一的救援力量。

  陈同录指挥舵手向村镇外缘、正面迎着洪峰的房屋开去——那些地方的房屋最易被冲垮。

  洪水流速越来越急,橡皮艇只得绕S形迂回前进,减少急流的冲击。

  在途中,陈同录看到5栋房子正处于洪峰中央,水已经淹没第一层楼。他们绕着房子观察、喊话,发现一对夫妻和他们的父母。

  靠机器动力已不能让橡皮艇靠近房子,陈同录跳下水,一只手拉着铁窗、一只手拉着橡皮艇边缘,让橡皮艇向房子一点点靠近。

  陈同录指挥队员搭起“生命通道”、为村民穿上救生衣,合力将村民送至橡皮艇上。10时30分许,又有7名被困人员被转移到安全区域。

  被救的一名村民告诉他们,河北村罗源组有好几栋砖木结构平房里面都住着人,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

  正是在这里,陈同录遇到了两位八旬老人。他们躲在平房的阁楼里,陈同录跳进淹至脖子的水中。水中杂物多,不能游泳,他要花大力气迈腿才能走动,膝盖磕碰到沉在水里的桌子、自行车,疼得他直咧嘴。陈同录请老人骑到他脖子上,让两名队员扶着,再一步一步挪出去。

  到13时10分,6人突击小组又救出11人。

  在前往乡卫生院救一位老人时,橡皮艇螺旋桨发动机出现故障熄火。

  失去动力的橡皮艇在洪水中飘摇,队员们抓住路灯、电线杆,一点一点向边上挪。橡皮艇突然被电线杆旁斜拉的固定钢绳卡住,头部开始进水。

  为减轻负重,陈同录从艇上跳下,抓住艇侧面的安全绳浮在旁边,一名队员也跳了下去,由于水太深,脚踩不到底,一下被洪水冲走。

  陈同录见状,脚猛蹬电线杆,扑过去抓住队员,拼命往回拉。水流湍急,加之两个人的载重,缠在手腕上的安全绳快把陈同录的手“勒断了”。把队员推上安全艇后,陈同录再也撑不住,松手随水漂下去。

  他用尽全部气力,游进附近一家店铺,商店一层的水和房顶还有一头的距离,独自在洪水中待了20多分钟。队员们修好发动机接上他,继续前往卫生院救另一位老人。

  奋战8个小时后,陈同录带领突击小组救出23名村民,巡查了所有危险的房屋。7月8日14时16分,他站在一处避险的3楼楼顶,举着手机,寻找时有时无的信号,给老婆发了一条报平安的短信。

  上大学时,陈同录长期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2009年大学毕业他放弃保研,参加大学生入伍考试,投笔从戎。

  从志愿者到一名职业消防员,陈同录觉得,两者有相似之处,志愿者做任何事都是不计报酬,自己能有多少力量就发挥多少,消防救援也是“尽我们的所能、尽我们的所学,去营救有危险的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陈同录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有网友问:“你怎么知道这些被救的人就这么相信你?”

  陈同录说,他(她)敢从自己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踏上我们摇摇晃晃的橡皮艇,就已经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只有把他安全地送出去,才能对得起他的这份

【责任编辑:李立红 惠滢 郝帅    流程编辑:侯歆钰】

最早的“中国”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5:01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3:34

神仙可能不坐电梯,但国漫的故事要好好继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1:33

科尔沁版画:刻在木板上的传承

新华网2020-08-14 20:27:27

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中国青年报2020-08-10 12:51:18

一个王朝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2020-08-11 08:49:53

谁都可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中国青年报2020-08-07 11:53:31

身处不确定状态 你如何管理时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7 11:49:57

彭楚粤:广州,潮起珠江 得闲饮茶 | 我和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5 1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