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萍
9月20日,在新疆阿克陶县丝路佳苑手工艺合作社内,艾拉努尔·吾普尔(右)和丈夫乃再尔·依迪西(左)展示绣品。
艾拉努尔·吾普尔和丈夫开了一家手工艺合作社,带动了周边20户搬迁居民就业。新华社记者 高晗/摄
苏州相城区望亭镇的北太湖畔,金色稻浪翻滚,又到了一年丰收时节。9月19日一大早,37岁的林亚萍和其他98名党员来到稻田边,共同挥镰,收获了象征大丰收的第一捧稻穗。
从蔬菜基地技术员到草莓种植能手,再到现代农业产业园“领头人”,林亚萍将新农人事业做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一批大学生投身农田,用智慧和汗水推动着苏州相城农业智能化进程。
高材生走进农村
林亚萍出生于淮安金湖。2008年6月,正在扬州大学就读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的林亚萍,跟着导师第一次来到相城区虞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洽谈农业科研项目,就被这片土地吸引。一毕业,她就来到合作社担任技术指导员,成为苏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的首个研究生。
林亚萍卷起裤腿,扎进田间地头,除草、播种、浇水,农民做的事,她一样不落。喷药、驱虫、插枝,她带来的新技术也让大家眼前一亮。
除了地里的活儿,她还要做材料、申报项目,忙的时候甚至加班到深夜。
农村生活是艰苦的,但林亚萍不觉得苦,学了7年农学,她坚信脚踏实地从土壤中寻发展是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2009年8月,林亚萍向村里租赁了15亩土地,自主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草莓基地”,培育脱毒草莓。相比于普通草莓品种,新技术避免了苗株带病种植,能少用药,种出来的草莓更加绿色生态。
当时她已怀有身孕,却依然一心扑在地里,草莓该打老叶子了、该追肥、该放养蜜蜂了,她一边克服身体不适,一边安排人员管理。听到干活儿的老阿姨说“小姑娘也不容易啊,帮帮忙吧”,她的鼻子酸酸的。
首次尝试,又没找对销路,一季草莓结束后,林亚萍亏损近5万元。当地团组织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她联系小额贴息贷款。当时的农业贷款并没有多少先例,经过努力争取,她申请到5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2010年9月,林亚萍刚出月子,就召集工人进行新一轮草莓种植,并融入水旱轮作的生态新技术。
“水旱轮作”即在9月中下旬早熟水稻成熟收割后立即种草莓,第二年6月采摘结束后插秧种水稻。
林亚萍介绍,传统的设施草莓种植周期为每年的9月上中旬至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采摘结束,其余时间土地是荒着的。草莓地很挑剔,撂荒期用来种蔬菜产出效益不高。“草莓与水稻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还能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这次技术提升,林亚萍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011年年底,凭借水旱轮作技术,她还获得了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
用自身经验鼓励新农人创业
2012年,林亚萍创办苏州市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草莓种植面积扩大至如今的70亩,年产草莓六七万斤,年销售额70多万元。林亚萍给她种植的草莓注册了商标“林莓莓”,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创业渐入佳境,林亚萍开始摸索适合本地区的种植途径。她联系了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获得草莓品种选择、种植、病虫害防治和销售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不断尝试,她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草莓的生态种植技术,先后有十几家农户在创业园的带领下开始种植草莓,合计面积100多亩。
有人问她不担心被别人抢了饭碗吗?林亚萍说:“我自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吃了不少苦,也得到过很多帮助。我想让真正热爱农业、投身田地的人少走一点弯路。”
2017年开始,她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分享和思考》两门课程,截至目前,已为来自贵州、广西、云南、山东等地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开展技术培训5000余人次。林亚萍还为孩子们科普农学知识,定期开展“大自然小课堂”等活动。
在林亚萍的带动下,14名毕业于北大、南京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或是带着项目落户,或是作为技术员在御亭农产园工作。手捧iPad或者手机,就能浇水施肥,开关风机、天窗,这些有知识的年轻人把新技术应用得淋漓尽致。林亚萍介绍,现在御亭农产园正在推广智慧农业,实行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全过程的智能化。
御亭农产园也积极为职业农民提供实习见习机会。2014年12月,御亭农产园被命名为“苏州市青年职业农民见习实训基地”。作为产业园副总经理的林亚萍参与整体规划和建设,她带领着团队,负责掌握农村企业优惠政策,对接农业人才,鼓励和帮助更多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
林亚萍引导60余家农业企业落户御亭农产园,培育姑苏创新创业等各类领军人才15人,新型职业农民56人,带领团队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御亭农产园也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荣誉单位。
加入一场特殊的“战疫”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林亚萍的战场在乡村、农田和农场。今年疫情期间,她也加入了这场特殊的“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林亚萍大年初二就回到工作岗位,带头将自家农场的两三万斤蔬菜全部平价销售,并搭配了3种新鲜菜品的“10元10斤蔬菜包”全城配送。她同时号召农产园的农场主、青年农民们不惜售、不涨价,全力保障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送货时,林亚萍了解到,那些原本从外地进货的果蔬商户,由于交通不畅,大都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草莓园附近很多农户也和她反映过农副产品滞销、出货困难的情况。林亚萍马上着手逐步搭建起蔬菜产销平台,有效拉动了周边农副产品输出,最大程度减少了特殊时期农民的损失。
当得知苏州市妇联要开展关爱驰援医护人员家庭送“三暖”活动,林亚萍主动请缨,自2月9日起,将望亭新鲜的果蔬、大米等农产品送往第一批援助武汉的20多名医护人员家里。
尚未复工复产的时期,林亚萍发动全家总动员,父母和公婆负责在大棚里采摘、包装,她和丈夫兼职当配送司机。在没有其他生鲜配送公司开工能承接任务时,她觉得,自己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
一个多月里,林亚萍每周两次驱车200公里,累计配送3万多斤蔬菜,收到的回馈多是一包饼干、一盒巧克力、一杯热牛奶,还有很多份浓浓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