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9/28
05:56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从苦甲天下到山河一新

宁夏西吉:“蝶变”迎“新生”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 看视频

  西海固,世界级贫困地区代名词,脱贫攻坚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其中打头的“西”,西吉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县。地形地貌复杂、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异常气候及气象灾害频发是制约当地脱贫的“先天短板”,缺少产业、缺少资金技术又成为影响发展的“后天不足”。

  “真苦、真穷、真无奈!”来过这里的人有时会用这3个“真”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西吉县有贫困村23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372户155581人,分别占到全省的22%、18.96%。”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西吉县脱贫的难度。

  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今日西吉已悄然作别“苦甲天下”的称谓,迎来新生。

  从干旱土塬到美丽乡村

  焦建鹏或许知道如何填写这份脱贫“答卷”。

  现年39岁的焦建鹏出生在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在他记忆中,自己的家乡山高、天旱、路差,顿顿要吃洋芋蛋。

  大学毕业后,焦建鹏留在了银川,从事文化创意工作。几次返乡让他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伴随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但另一方面,住在这里的父老乡亲还是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贫困面貌并没有得到改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土地因为无人耕种再次撂荒。

  2010年,焦建鹏决定回乡发展,守护住家乡这来之不易的“绿色嬗变”。回村后,他流转了1200亩土地,成立了心雨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在山地上种植大接杏,在林下放养生态鸡、种植油牡丹,用鸡粪肥田种植大棚草莓,开发休闲农业。

  几年下来,龙王坝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不少观光客。焦建鹏趁热打铁,又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建了龙王坝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焦建鹏带动龙王坝村建成了集百亩梯田高山观光温室果蔬园、千亩油用牡丹基地、农家餐饮中心、文化小广场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园区,趟出一条“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的脱贫新路径。

  从缺少产业到种养循环

  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龙王坝村的改变,为西吉县其余290多个行政村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

  但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西吉县要彻底脱贫,还需要筑牢产业基础。西吉县的主导产业有马铃薯、草畜等,链条短、转换率低、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这一局面需要改变。

  29岁的摆世林有志于此,他辞掉“铁饭碗”,来到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担纲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园区经理。

  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向丰现代生态环农业产业园已经形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牛粪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肥还田种植马铃薯、绿色蔬菜、优质牧草—牧草饲养肉牛”的循环模式,构建了集“种、养、加、销”于一体的农业链条。

  产业升级换代,村民的日子也“芝麻开花”。摆世林说,园区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吸纳当地农民为园区工人,其中固定用工35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人,每人年收入可达3.6万元;临时用工最多时有320人,人均日工资至少100元,带贫效果显著。

  除此之外,摆世林还专门成立了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在品种牛养殖、育肥和蔬菜种植、采收阶段,通过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现场一对一教授,让当地农户提升种养殖技能,掌握现代设施农业的操作流程。

  “多亏了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如今,我们的老百姓更相信科学了,致富的劲头儿也更足了。”马莲乡党委书记魏延峰告诉记者,当前,马莲乡种植了6万多亩的青贮玉米、养了近两万头牛。“全乡上下,人人有事干,有钱有尊严。”魏延峰说。

  从围着灶头到迈步车间

  偏城乡上马村驻村第一书记郭荣军最喜闻乐见的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为此,他特意在村里开办了文明实践爱心超市,推行文明积分卡制度,村民以户为单位参与评比,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有了奖励,上马村的村容村貌有了些许变化,让郭荣军更为动容的事情发生在村委会旁的扶贫车间里。

  今年5月,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上马村的宁夏众旺达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正式投产运营,20多名妇女经过培训后变身产业工人,整日忙碌在流水线上,加工生产地软、苦苦菜等野菜,以及地椒茶、杂粮等农特产品。

  车间建成后,25岁的马志花决定走出家门,凭自己的本事挣钱。第一个月,只上了几天班的马志花领到了600元的工资,她又从丈夫手里借来1600元,买回一只母羊。第二个月的工资到手后,她还清了欠款,获得母羊的“绝对拥有权”。

  车间里的姐妹觉得马志花有些犯傻,她向别人解释:“羊生羊,到年底,我就能换回一头牛,在家里说话也有地位了。”

  攒钱的动力让马志花越来越勤奋。前不久,她被提拔为班长,管理着10来号人。她和同事劳作的画面也被车间经理拍成照片,设计成了产品包装——“阿舍(记者注:‘阿舍’为回族妇女的经名)的野菜”。

  “期待更多阿舍的出现。”郭荣军说,他觉得,阿舍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西吉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精神。

【责任编辑:张凌 焦敏龙 王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