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新开放。这是中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2014年6月,中央批复同意对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是人民军队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光辉篇章,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经典范例。
“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
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热爱和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即决心治理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战争破坏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到1950年6月,中国除大陆的西藏和沿海的台湾等部分岛屿尚未解放外,其他地区已全部解放,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人民长期渴望的和平已经实现。
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由于美国的武装干涉,朝鲜战争由朝鲜南北双方的内战,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演变为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飞机不断轰炸我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和重要目标,对新中国采取军事进攻的姿态,使中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朝鲜危在旦夕,急盼中国出动军队援助。侵略者已将战火烧到大门口。面对美帝国主义赤裸裸的战争威胁,是忍让退缩?还是奋起应战?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不得不作出重大的战略抉择。
当时,中国国内的困难很多,一旦出兵参战,在战场上将要面对的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美国。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也作了分析,认为美国虽强,但也有弱点。而且,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侵略者让步,只能让它更加猖狂,更加肆无忌惮,战争最终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被动挨打;而奋起应战,以战求和,用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与之对话,才可能赢得主动,赢得和平。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权衡利弊,作出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这一战略决策,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迫于当时的形势作出的,是基于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和保卫中国国家安全的共同需要作出的。刚刚成立仅1年的新中国作出如此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魄,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决心。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参战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志愿军在开进途中与敌军遭遇,打响了入朝参战的第一枪。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立即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最终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志愿军共歼敌71.8万余人,加上朝鲜人民军的战绩,中朝军队在朝鲜战场共歼敌109万人,其中美军79.1万人,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历史已经证明,和平要靠斗争去争取,能战方能言和。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面对全新的战争环境和作战对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不拘泥于一般的战争原则和作战教范,从战略全局考虑,以战争胜利为中心,进行了全面的筹划和部署。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战争中保持主动、争取胜利。志愿军入朝前,毛泽东对志愿军出动后,战争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志愿军能够以灵活的战法,发挥自己的战术特长,实施有效的作战,迫使美国与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通过谈判解决朝鲜问题。毛泽东指出:“我军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同时他告诫全军“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和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在战略指导上,志愿军入朝之初,面对强敌,毛泽东果断改变原定的防御计划,决定采取运动中各个歼敌的方针,从而取得了初战的胜利,稳定了战局。初战胜利后,我军顺应战场形势的发展,仍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正确方针,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奠定了战争胜利的基础。
在战争形成相持局面,美国被迫表示愿意进行停战谈判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适时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志愿军顺利完成战略转变,圆满完成坚守三八线南北地区防线、促成朝鲜停战的战略任务。
在战役指导上,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前曾指示:面对美国侵略军这个强敌,我们的战略战术应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志愿军根据这一基本的作战指导原则,在战场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积极限制敌军技术装备效能的发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有力的作战。如以人民军队擅长的近战、夜战为主要作战手段,并将夜战发展为战役规模;在运动战中,强调战役的穿插迂回、断敌退路和利用夜暗对敌完成分割包围和适时决定战役进止,保持主动;在阵地战中,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将阵地战由辅助作战形式,提高到主要作战形式。此外,还有打小歼灭战、轮番轮换作战、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等。
我军历来倡导“在什么条件下打什么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这些卓有成效的战争指导和极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战略战术,使得志愿军在战场上牢牢把握住了战争的主动权,能够在技术装备和经济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最终夺取战争的胜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掌握了“最新地面作战的技巧”,美军经常不得不在志愿军“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陷入敌人式的战争”。
“钢少气多”
朝鲜内战爆发后,傲慢的美国当局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指使其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向中国进行战争挑衅,就是认为中国不具备与其对抗的实力。然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国却在事实面前遭到严厉的惩罚。尽管中国积贫积弱、尽管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和军队武器装备对比优劣悬殊,但是,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把敢于胜利的决心化作了无穷的心理优势和精神力量。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与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奠定了这次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础。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防御阵地,粉碎了敌人发动的多次攻势和“绞杀战”、细菌战,取得了全线战术性作战和上甘岭防御战役的胜利。
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是首次参加这样高度现代化的战争,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他们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用鲜血浇开了和平与幸福的鲜花。
他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间冲锋陷阵。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又冲向敌人,即使战斗到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战争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和功臣,有3名军职干部、10余名师职干部、200多名团职干部、11万多名志愿军指战员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他们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业绩将万古流芳、与世长存。
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所赢得的伟大胜利,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当时,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城乡到处出现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民工纷纷到朝鲜前线去担任战地运输和勤务工作,医务工作者组织了大批医疗服务队,为中朝军队服务,全国规模的慰问志愿军运动、捐献武器运动、优待志愿军烈属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士气,为志愿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鼓励和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
战场上的志愿军和国内广大人民共同形成的强大战争力量,有力地震慑了美国侵略者。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巨大的力量,“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声誉”,“提高了地位”。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