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看视频
“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持续的政策,这是其他国家政党应学习的地方。”
---------------
G56次高铁从福州站缓缓驶出,向着“弱鸟腾飞”的宁德市加速前进。
望向窗外,目及之处令摩尔多瓦驻华大使德米特鲁·贝拉基什感叹,中国的发展早已不是初见时的模样。德米特鲁·贝拉基什第一次到访中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得知人口大国还有许多人遭受饥饿,倍感惊讶。
数十载已过,新中国成立71年,7亿多人摆脱贫困的减贫成效,刷新了贝拉基什对中国农村的认知,他比喻“扶贫是中国的第二次长征”。
眼下,“长征”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
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但中国政府仍有信心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宝贵经验
贝拉基什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是“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同他一道而来的还有数十位亚非拉等国家的驻华大使。10月中旬,他们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走进福建,参加“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实地考察宁德乡村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后的农村迎来又一次巨变,但在“老少边穷”的闽东山区里,还窝着吃不上几顿米、光着脚板走路的赤溪村。
赤溪村位于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磻溪镇,1984年,一封当地干部写给《人民日报》的信成了“蝴蝶扇动的翅膀”,改变了这个村的未来,更掀开了全国扶贫工作的序幕。
如今的赤溪村被绿水青山环抱,更有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2019年,村里旅游相关产业年收入超2160万元,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近180户,占全村的43%。
这样的变化让萨摩亚驻华大使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感受到了什么是“齐心协力”。
他看到,有的国家在中央层面有很强的意志要推动脱贫工作,但下到各层级,配合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反观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社会来推动脱贫攻坚虽然十分不易但是且颇有成效。
“(这是)从上到下成体系地来推动脱贫。”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一路走访赤溪村,一路和记者强调这句话。来华11年,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眼中的中国扶贫,不仅是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发生变化,而且要推动人民生活得到真正改善。
对于脱贫,各国有着不同的做法却有着相似的困境。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忍不住向赤溪村村支书杜家住询问村子的人口增长情况。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对乡村如何留住年轻人的关注。位于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独立国陆地面积仅有2934平方公里,工业薄弱,被贫穷绊住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村庄,有的去大城市,有的出国发展,面对人力资源的流失,当地政府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本地就业机会上。
无独有偶,莫桑比克驻华大使玛利亚·古斯塔瓦此行也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的,在她看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关键还是要靠更多回村的年轻人。
她了解到赤溪村因为村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有40%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玛利亚·古斯塔瓦认为,吸引年轻人回村,不仅要把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今天更为重要,“年轻人如果在乡村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一切,那他们就不需要去城市。”
尼日尔驻华大使伊努萨·穆斯塔法希望在农业发展上向中国“取经”。2011年,尼日尔总统伊素福上台以来,出台了治国方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农业方面要自给自足。
作为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尼日尔正面临着农产品附加值低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的出口,缺乏农产品的加工。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中国许多乡村也在寻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方法,一些地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伊努萨·穆斯塔法希望中国在农产品加工问题上对尼日尔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国之所以能成功减贫,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指出,中国的精准扶贫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了每年10月17日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自此之后,消除贫困成为国际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扶贫经验是一个奇迹,值得巴基斯坦去学习。”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告诉记者,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从中国减贫经验中感受到,要成功实现脱贫,领导人首先要把人民装在心中,而且要在脱贫工作上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和目标。
“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在于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持续的政策,这是其他国家政党应学习的地方。”泰国驻华大使阿塔育告诉记者。
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并不满足只是通过走访来了解中国减贫经验,他知道中国关心贫困国家的发展,致力于分享经验,希望中国政府考虑成立一个部门或研究机构,主要负责收集梳理总结中国减贫的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分享和提供帮助。
实现减贫的基础是什么
进入2020年,攻克“贫困”的进程中,全世界又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
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在今年6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可能让全球赤贫人口增加3.95亿人,最差的情况下,全球日收入不足1.9美元的赤贫人口总数或将增加到11.2亿人。
印尼民族觉醒党总主席、国会副议长穆海敏通过视频连线,在日前召开的“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上传达了自己的担忧。
他认为,当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摸索前行,其影响蔓延至经济、科技、宗教等领域,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战略性脱贫举措,脱贫事业恐将倒退二三十年。
事实上,印尼因为疫情增加了163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增至2642万人。穆海敏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思考政党的责任是什么,“政党在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方面上要体现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及时制定和调整政策,恢复经济发展,并及时向国际社会分享疫情防控诊疗方案,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国。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贫困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穆海敏看来,扶贫政策不能零敲碎打、左顾右盼,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突破,“我们要在教育、农业和民生经济领域上有所作为。”
与中国一样,疫情期间,印尼同样意识到要帮助中小微企业过难关,“他们是就业的风向标,在疫情中始终坚强生存着,切断贫困链可以从扶持中小微企业开始。”穆海敏强调,加强扶贫国际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也不一样,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来制定扶贫政策。”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常委、副首相尹财利强调,和平、政治稳定和安全有序是实现减贫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各领域的投资都无法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