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蓓:“听说独写”过日子 不纠结后浪推前浪
文/本报记者 寿鹏寰
统筹/于静 满羿
11月22日,歌手叶蓓登上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的舞台,在北展剧场举办“听说独写”演唱会。距离上一次个人演唱会已经过去数载,这期间,叶蓓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写字、会友,没有因为岁月的变迁、乐坛的大浪淘沙而产生危机感。这份从容,源于她对音乐的坚定与执著,更在于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行业被科技改变 音乐人还得用心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踏入歌坛至今,叶蓓这个名字和她的歌声,承载了很多人的青春记忆。初入歌坛时叶蓓的一曲《B小调雨后》,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赢得了听众的喜爱。随后的一系列作品,如《青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回声》,展现了她在音乐上的多样性和探索的深度。这些歌曲不仅记录了叶蓓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华语乐坛的变迁与发展。
沉寂多时,叶蓓近日登上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的舞台,在北展剧场举办“听说独写”演唱会。这场演唱会,不仅是她对过往岁月的一次回顾,更是一次新的启航。
近几年,叶蓓很少公开亮相,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上一次在北京开唱,还是2017年发行新专辑《流浪途中爱上你》时。她坦言,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音乐行业的发布会和颁奖典礼也不像从前那样多,确实不像过去那样能常有公开亮相的机会。
“网络化带来了新的传播渠道,但线下演出依然无法被线上演出取代,现场的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是没有办法取代的。”叶蓓说,每一次站在舞台上,感受着现场观众的热情和能量,这种直接的交流让她更加热爱音乐。
同时她也感受到了智能化发展给音乐行业带来的改变和冲击,比如AI技术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辅助创作歌词和旋律。但叶蓓始终认为,音乐的核心在于情感的传递和温度的体验,这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这些变化也促使她去思考,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变化,真正重要的是内容本身,这就需要音乐人注重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用心创作每一首歌曲,用真诚打动听众。
用书法与自己相处 与优美的东西互动
叶蓓演唱会主题名为“听说独写”,不仅契合了叶蓓的个性和气质,也寓意着她的音乐理念与人生态度。“听说”指音乐和歌唱,“独”就是独立的态度,“写”是指除了音乐之外,叶蓓还喜欢书法。在她看来,书法与音乐一样,都是抒发内心情感、传递美的媒介,书法与音乐的结合,能够帮助她观察内心的变化与成长,
“我觉得其实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你有一个伴也不见得就不孤独,人需要有独立的态度和状态。我独处的方式这几年一直没有变过,就是写字、练书法,一直都喜欢,我觉得这是在跟最优美的东西互动。书法和音乐其实也是相通的,音乐的表达、毛笔在接触纸的时候那种一笔一画的感觉,实际上都是观察内心的过程。”
虽然音乐是最热爱也最擅长的事,但叶蓓在筹备演唱会的过程中也难免感到焦虑,“那种紧张、那种心跳是很微妙的感觉。有一次我问许巍老师,上台前你紧张吗?他说紧张得要命。音乐人尊重、重视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紧张的感觉,等到音乐响起来,跟观众有了交流和互动,紧张的感觉就没有了。”
民谣节目上一次相遇与陈粒成为好朋友
叶蓓此次演唱会邀请了歌手陈粒作为嘉宾。她表示,陈粒是她近年来结识的新朋友,两人的相处有诸多细腻且富有女性特质的情感互动与共鸣。
叶蓓回忆,她和陈粒是在参与一档民谣节目时认识的,赛制是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演唱曲目,叶蓓抽中了《葬花吟》,这首歌的歌词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记住并演绎,是具有挑战性的。“我本身记性就差,到这年龄短时间背这么长的歌词太难了。”叶蓓正一筹莫展之时,陈粒帮她想到了办法:用毛笔将歌词抄写在宣纸上。她认为在舞台上宣纸的出现与《葬花吟》整体的气质和氛围完全不违和,又可以辅助记忆歌词。“她把歌词抄在好几张宣纸上,第二天早上塞到我酒店房间的门上。”《葬花吟》有几百字,毛笔抄写得耗时数小时,陈粒连夜赶工的举动让叶蓓非常感动。
“我并没有觉得我们之间有同行的那种竞争,她不多言不多语的,只是想尽办法帮你解决问题,是非常值得交往的人。通过那次相遇,很幸运她成为了我的朋友,我们可以互相惦记,一起交流音乐。世界一直在变,不变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那种情谊。这个是我们的‘小确幸’。”
“其实人是随着外界的变化不断思考的,我觉得我是比较爱思考的,在思考的状态中,我也感受到很多乐趣,我的这种状态也影响了周围的一些好朋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地把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好,这个就是活着的最大意义了。”出道近三十年,不论乐坛经历怎样的波澜起伏,叶蓓也从未有过危机感。她坚信,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而她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独特和真实。她说,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已经是一种幸运,因此无需纠结于“后浪推前浪”的竞争与焦虑,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成长与体验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