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深处走来的文学如何保持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王雪瑛
“文学一方面需要孤独地创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开眼界,在交流中产生新思想和新灵感,‘良渚论坛’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作家麦家在第二届“良渚论坛”的开幕演讲中表示,自己现在正在寻找新的创作题材和新的突破。日前,上百名中外作家齐聚杭州“良渚论坛”,以“文学的创造力:世界文学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为主题,展开跨越山海的对话和交流。在科技发展刷新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影响着文学创作与传播,我们如何与世界文学对话,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文学应该如何以题材之新、表述之新、视野之新呈现当下鲜活复杂的生活,描绘时代发展的画卷?
悠久的中华文明对作家的召唤
20年前,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发现了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原始文字。这标志着人类的交流除了语言,还增添了文字,开启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就是连续性,良渚文明的发现,接续了五千年信史的坚实链条。在五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文学这一“薪火”一直未曾中断。剑桥大学文学博士米欧敏研究中国先秦文化。她赞叹像良渚、长城、大运河这些古建筑和古文明,反映了中华文明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个当代诗人,在良渚文化遗址,我真切感觉到古人的存在。他们活过、思考过、创造过——不仅通过遗留下来的遗址和古物,而且通过这些物象所存留、所投射、所复活的词象、意象、症候。当我们面对良渚文化,我所理解和强调的诗写形态的‘当代性’,乃是一种在创世纪层面与汉语诗意初心相接通的古今叠态。”诗人欧阳江河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他面对良渚文化的内心体验,良渚与今人所处的当代世界,构成了一个想象力、感受力的不同时代同时并存的平行宇宙。
中外作家汇聚杭州良渚共话文学,必然会联系悠久的中华文明史。文学从文明的纵深处走来,文学的创新活力也源于不断回望文明,与文明对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邱华栋生于新疆天山脚下,他年少时去过吉木萨尔县的唐代北庭都护府遗址,后来他又造访了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库车克孜尔千佛洞、尼雅精绝国遗址、于阗约特干古城、米兰遗址、楼兰废墟等。昆仑山以南、天山南北、祁连山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戈壁边缘,那些人去楼空的遗址,引发他不绝如缕的文学想象。
邱华栋在对话中分享了最新长篇小说《空城纪》的创作经验:“我构思了30年,写了6年,完成这部小说,心里得到了安慰。这部小说采取石榴结构。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写六座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如果再拆解开来,则又能分解成30篇以上的短篇。我在尝试着‘装配’这个小说,由短篇构成中篇,再由中篇组装成长篇小说。”他收集了许多关于西域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书籍。长年的阅读在他心里积淀下来,“那些千百年时空里的人和事,就连缀成了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对我发出遥远的召唤”。
文学创造力源于世界的共鸣
文学要从个体出发去感受时代精神,同时回望文明发展进程,去理解《史记》《红楼梦》《战争与和平》《人间喜剧》的纤微与宏阔。文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记录下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做好时代的书记员,是历史对文学的选择,也是文学被历史永久记载的重要路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陈彦认为:“文学怎么与现实社会对准焦距,从而发出文学之声才是关键。我们的文学艺术,在AI时代,回望明清小说、唐诗宋词、先秦文学,直到良渚文明,不仅仅是文化自信问题,可能更是获得新的创造生命力的源泉。文学创造力来源于世界的共鸣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文明需要我们不断地修复美、创造美、实践美。由个体经验出发,深度感通时代,创化传统,再回向现实,这既是文学的题中之义,也是世界文明交流对话中最具有同理心的“量子纠缠”形式。麦家从自己的文学创作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中深有感触:“文学是人们认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便捷的途径。当世界各地都有中国的声音和影响力,便迎来了鸿运,赢得了瞩目。”
中国作家善于从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世界文学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从欧美、俄罗斯、拉美与东亚的文学中汲取养分,创造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创作中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指出:“中国文学也一直在影响世界。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就曾受中国文学启发,他给西班牙语版的《聊斋志异》作序,曾在文章中提到韩愈的作品;唐代诗人寒山与拾得,尤其是寒山不仅影响日本文学,在传入美洲后影响很大。中国文化对东亚也有深远的影响,唐代以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深刻,之后对朝鲜、越南的文学也有直接的影响,这些都深刻地塑造了东亚地区的文化。”
墨西哥作家罗赫里奥·格德亚表达了中国典籍和当代文学对他的影响,他曾在童年看见祖父反复阅读《孙子兵法》和“四书”。“当下中国文学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正如拉美文学热潮、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创作有过影响一样,我们这代作家和年轻一代都习惯性地阅读中国作家作品。我喜欢刘震云的小说《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万句》、贾平凹的小说《极花》、徐则臣的小说《北上》……这些作品启发我以不同的眼光观察认识墨西哥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