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春节“申遗”成功,江苏元素“亮”了

作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2024年12月06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北京时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44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该项目申报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推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秦淮灯会、桃花坞木版年画、泰伯庙会等春节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工作。

过年怎能不到夫子庙买盏灯?

走过1700余年历程的秦淮灯彩,源于东吴,兴于魏晋南北朝,隆于唐宋,盛于明清。

作为秦淮灯会的保护责任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多年来负责秦淮灯会的组织工作,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出版图书,推动灯会、灯彩走进校园等。这次参与了资料征集、申报视频拍摄、保护措施制定等相关申报工作。未来还要加强与传承人、秦淮工艺灯彩协会、灯彩公司等各方的协作与配合,继续做好秦淮灯会的组织工作,支持传承人传艺授徒、扩大生产、拓展销路。

今年63岁的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出身于南京灯彩世家。他告诉记者,南京人流传一种说法,“春节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年,过年不到夫子庙买一盏灯,等于没过好年”。灯市上流行的荷花灯、兔子灯等,是年轻人的最爱。“申遗成功后,希望全世界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热闹喜庆的遗产项目。我将更加努力,带领徒弟们进一步传承好灯彩技艺,为大家过好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度濒临失传

一团和气,年年有余。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吉祥喜庆、花鸟蔬果等传统审美内容为主,精细秀雅,隽永多彩,是水乡人民精神信仰、文化心理和对未来生活美好向往的理想象征,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赫然在列。回溯申遗过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学院院长、教师党支部书记赵罡告诉记者,2023年3月起,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安排下,手工艺术学院团队承担了桃花坞木版年画参与申报的相关事务,提供大量翔实而全面的材料,包括桃花坞木刻年画社采取的保护措施、传承谱系、新传承人培养情况等。2023年6月,桃花坞木版年画社、手工艺术学院配合完成了申遗申报片的拍摄工作,为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的一张重要名片,和很多传统工艺项目一样,在上个世纪同样面临人亡技绝的境遇。”赵罡介绍说,2001年学校将濒临倒闭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引企入校,注重传承与创新,进行技艺研究、新品开发、培养新传人,为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机。

泰伯庙会是江南开春第一庙会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乃至江南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每年正月初九举行,以纪念泰伯的生日和他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

泰伯,商末周国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为成全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于祖甲十八年(公元前1146年)来到江南,向当地百姓传授先进的耕种技术,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传播文化,创建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史称“勾吴”。

泰伯庙位于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始建于东汉,现存主体为明清建筑。庙会体现了中华民族崇仰至德先贤的优良传统,编织了海内外广大宗亲维系故土的文化纽带,兼容儒、道、佛三大文化信仰,体现民众祈求天下平安吉祥心愿,具有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特质。庙会既有传统礼仪文化展示,也是吴地风土风物、民间文艺、传统技艺等内容的展示交流,体现了丰富的吴文化特色。

此外,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都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计算公布。在此次申报工作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供了农历知识、编算等方面资料。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

羌族刺绣,老中青三代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9:02

微短剧中的“霸总风”还能刮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8:51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从乡村走向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6:20:00

作家琼瑶去世,一生为读者写爱情的她“始终相信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4 17:42:24

新人结“新”婚

中国青年报2024-12-04 08:05:06

“光明影院”在32个省份上线,提供无障碍影片210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2 13:13:48

跋山涉水踏勘文物,他们在路上

中国青年报2024-11-29 06:26:44

2024,阅读依然带给人“走向世界”的底气

中国青年报2024-11-29 06: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