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正文

热点聚焦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新华章

作者:刘宏伟 郭东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年12月08日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历久弥新的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发展的新境界,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和中华文化主体性,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叙事传播中国声音。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新华章,是持续推进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创举,是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鲜明旗帜。

    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

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根本任务,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指明发展要求和奋斗方向。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到言之有物。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彪炳史册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其根本在于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征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发展规律,结合新的时代坐标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科学研判资本主义危机周期的风险挑战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等方面的优势,用科学理论指引伟大实践,用伟大实践升华伟大思想。

深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做到言之有据。对马克思主义的赓续发展和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体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二十一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现实,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应对策略;树立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体现阶段性与坚定性相呼应,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并不冲突,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战略是深刻洞察发展现状,致力于实现最高理想的重要抉择;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人民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站稳人民立场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构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的承诺,作为重要历史推动力量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实现美好生活与实现和平发展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深刻领会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的价值内核,做到言之有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实现理论进步、推动实践发展和满足现实需求的必然结论,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昭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地位,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了更为明确的时代要求和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心骨”愈发坚定可靠。明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性抉择,以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推动国家治理朝着科学化、体系化方向前进。

    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挖掘建构

“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活力源泉,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补给和精神力量。

坚守根脉,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之基和精神之源,凝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在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升华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汲取养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扎根中国大地的同时也要博采众长,汲取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有益养分,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要求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共荣,以开放的眼界、包容的胸怀客观正确地看待差异,学习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

善作善成,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构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呼唤理论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两个结合”的时代展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历久弥新的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发展的新境界,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和中华文化主体性,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叙事传播中国声音。

    优化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的提炼表达

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亮点特点,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凝聚共识并增进认同。

树立全局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必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统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以先进、明确的指导思想为引领,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有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国家治理效能提升能够日益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深耕现实命题和时代课题,总结符合中国实际的原理及规律。新的历史坐标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应对大党独有难题揭示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致力于实现长期执政的战略考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理念。

凝练标识性概念,创新中国话语的时代表达。持续打造并输出标识性概念是优化中国叙事体系和提升中国价值传播效能的重要途径。标识性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中国梦”凝结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汇集14亿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标识性概念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表达,提升中国话语的传播效能。“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连接世界的新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着“地球村”效应愈发明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逐步被世界所认知,中国话语经由标识性概念的传播打破西方国家的刻板印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发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时命名。

【作者刘宏伟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东奇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项目(24JDSZK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梅潇予,李沛然  编辑:朱宏利】

羌族刺绣,老中青三代传承非遗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9:02

微短剧中的“霸总风”还能刮多久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8:08:51

年轻人成带头人,非遗工坊从乡村走向世界

中国青年报2024-12-06 06:20:00

作家琼瑶去世,一生为读者写爱情的她“始终相信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4 17:42:24

新人结“新”婚

中国青年报2024-12-04 08:05:06

“光明影院”在32个省份上线,提供无障碍影片210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12-02 13:13:48

跋山涉水踏勘文物,他们在路上

中国青年报2024-11-29 06:26:44

2024,阅读依然带给人“走向世界”的底气

中国青年报2024-11-29 06: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