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打造居民家门口“非遗博物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日前,位于江苏省南通复客科技园内的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正式启用,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院、南通元新纺织印染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游学基地在此揭牌。
南通蓝印花布非遗传承基地是集传统印染实物遗存收藏、展示,印染工艺传承、实践、创新、教学等为一体的传统工艺研究教学基地,旨在通过展示非遗作品精品、传承人指导教学等多种形式,面向院校、社区传授民间印染的精湛技法,促进非遗产学研发展。
多年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及“元新蓝”工作团队致力于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保护利用,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被更多人看见。2024年,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支持下,南通崇川区通过馆社合作,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专业力量引进社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非遗博物馆”。
南通元新纺织印染博物馆,作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在国内的第六家分馆,涵盖了蓝印花布、彩印花布、扎染、夹缬、蜡染、刺绣、色织土布等多项非遗项目,以实物展陈、工艺教学等立体呈现印染、扎染等5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博物馆进社区’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拓宽了非遗基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南通大学非遗研究院院长吴元新介绍,博物馆扎根社区,为居民群众观赏、了解、学习非遗提供了平台,博物馆将定期举办工艺体验课、作品展等活动,让蓝印花布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
目前,南通全市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2项,省级93项,市级148项。崇川区将以本地非遗为重点,积极推动“博物馆进社区”走深走实,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的福利,成为非遗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印染技艺系列丛书《蓝印花布》《夹缬》《蜡缬》《绞缬》《彩印花布》5部专著的发布会。该丛书由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吴元新、吴灵姝、倪沈键编著,展现了我国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的发展起源,工艺技法,民俗应用,经典图案以及传承现状等内容,被列入纺织服装类“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