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项录取到专业第一,大学生标兵秦令帅的蝶变之路
深耕商务英语领域
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在跨界创新中创造价值
亦以温暖和真诚照亮他人
从专项录取,到专业第一
从受助于人,到点亮他人
一路蝶变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八个字
是外国语学院秦令帅
狮山岁月最真实的写照
从无所适从到“涅槃重生”
三年前,受助于国家专项计划,秦令帅走出生活了18年的小县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求学。曾是理科生的他,被录取到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薄弱的英语基础让他无所适从:听力听不懂,口语说不出……第一学期的专业课英语视听说,他只考了77分,这个成绩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一。
糟糕的学习状态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让秦令帅深感自卑。就在他一蹶不振时,辅导员郭强老师的一次谈心,让他如梦初醒。
“郭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奔头’,也是那时起,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了。”秦令帅回忆说。
为了调整上课状态,秦令帅决定从“坐在第一排”开始做起。他特地设计了一份表格,每坐在第一排一次,就在表格里打个对勾。几年下来,随着对勾积累到896个,秦令帅对专业学习也愈发游刃有余。
除了课堂上高效率听讲,秦令帅也坚持复盘所学知识,并探索形成了Input(输入)-Intake(内化)-Output(输出)三步学习法。三年来,他累计绘制了70余张思维导图,整理了600余页共50余万字的知识点。
日复一日的努力,让秦令帅迎来了自己的“涅槃重生”。“面对困难,我不再抱怨,不再逃避,而是用最虔诚的努力和它死磕到底!”秦令帅说。
为了不断挑战自己,秦令帅不断尝试参与各类语言考试和比赛,在以赛(考)促学中强化提升。三年来,他报名参加了100余场比赛,几乎在校的每一天都在备赛。他制定了每天的To do list,针对每项比赛的特点,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复习巩固。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不仅高分通过了全国跨文化能力考试(中级、高级),还接连斩获湖北省翻译大赛专业组特等奖、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全国亚军等70余项荣誉,并连续3年综合测评专业第1,连续2年获评国家奖学金,连续2年获评“五四”先进个人,获评2024年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等。
从手足无措到跨界创新
专业能力的提升赋予了秦令帅开拓向前的自信。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以emoji为代表的表情符号作为聊天的辅助手段,受到青年一代热捧。喜欢在网站上学习的秦令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个emoji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经典的微笑表情就是其一,在不同语境下,它可能代表生气、嘲讽甚至讨厌。”说到自己正在探索的科研项目,秦令帅一下子来了兴致。
“emoji参与交际语义构建时有何规律呢?”带着这份好奇,秦令帅和同学们成功申报了国创项目《重建巴别塔—emoji的语言学多界面研究》,他说:“我们希望深入探索emoji参与话语构成的内在语言学原理,并将总结出的规律拓展至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为人工智能理解、处理含emoji的语句提供理论依据。”
“构想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对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秦令帅来说,第一步搜集emoji并编码便成了拦路虎。
"我们需要爬取数千条带表情的评论,但emoji一复制到Word文档便会出现乱码或不显示的情况。"说起项目初期的窘境,他哭笑不得。
为了提高研究效率,秦令帅邀请到信息学院一名同学加入团队,在取长补短中自学基础编程知识。很快,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
秦令帅说:“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之旅,也让我对跨界创新有了更大的信心。”
大二那年,在机缘巧合之下,秦令帅了解了兽用无针注射器相关创业项目,并与来自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多种学科背景的同学联合组建“无针利器”团队,聚焦国内牲畜疫苗注射存在费事耗力、交叉感染风险大、医疗废弃器械污染等问题,自主研发兽用无针注射器系列产品,创新性地开拓“管线互补”“租销并举”等销售渠道,为不同养殖规模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生猪疫苗注射的新方案。
历经两年打磨,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从138469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常规赛总决赛二等奖、省赛特等奖、最佳创意奖。
从受助于人到点亮他人
学海躬耕之余,秦令帅也将青春的热忱化作服务他人的明烛。
谈到这份热忱的初衷,秦令帅的思绪回到三年前。那年九月,初入大学的他带着迷茫和期许来到狮子山下,是学长学姐们的热心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乡的温暖。也正是这份温暖,引领他在学习生活之余投身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在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校长杯”大学生英语竞赛幕后,身为学院团委副书记的他宛如交响乐团的指挥。在他的统筹协调下,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志愿者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有序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当颁奖典礼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当老师和同学们对活动组织连连称赞时,秦令帅的内心百感交集。从最初的“打下手”到统筹管理整个赛事,与“校长杯”的四年,也见证了他在学生工作中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
秦令帅说:“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像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每打开一扇,便能收获不同的体验。”
参加校外公益项目,他对“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担任中非合作论坛和国际会议志愿者时,他对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沟通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校孵化器管理团队担任负责人期间,他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商务谈判、企业运营等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实现了学以致用……也是在一次次实践中,秦令帅渐渐明白,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大舞台,我们也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这些认识和体验也驱动着他投入更多公益行动中,面向英语学习困难的学子开办公益课程、担任新生志愿者、担任红十字会志愿者、无偿献血……而最让秦令帅难忘的,是他在武汉市青山区为200余名儿童开展趣味英语课堂的经历。
“管理精力旺盛且性格各异的孩子们并非易事,需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并因材施教。”秦令帅说,“有些孩子比较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我们便制定有趣的教学规则来约束和引导。而有个小男孩非常内向,很少主动参与活动,我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专门为他设计了个性化的互动环节,慢慢地,他开始敞开心扉,变得积极起来。”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恰如曾经少不经事的我,在辅导员的耐心引导下觉醒。”
这段特别的经历和感悟,让秦令帅坚定做出选择——毕业之后,成为一名辅导员。他说:“回望大学四年,如果没有辅导员的一路指引,我可能还是当初的懵懂少年。未来,希望我也能和其他优秀的老师一样,在点亮自己的同时照亮他人,引导青年学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