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东大怎么做?
梅庵新语 | “健康第一”,东大何为?
评论员:东南风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将健康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东南大学在问鼎前列的进程中,理应在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中勇担使命、走在最前列。
体育是东南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东大是中国高校体育育人的开拓者和体育精神的倡导者。
老校长江谦很早就提出,“以强健的身躯行教育事业,这就是南高体育教育的宗旨。学生用脑过多,非教育之幸”。1915年学校在全国高校首开体育专修科,将体育列为各科必修课。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体育协进会在四牌楼校区发起成立,丁家桥校区成为中国马拉松运动发祥地……,在中国体育运动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得益于110多年来的体育传统积淀,学校成为唯一连续十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高校,彰显了东大深厚的全面育人之“道”。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具有传承变革意义。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射御之术与礼乐教化并重,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仍坚持“每日射箭三百”。研究显示,体育素养优秀的学生在抗压能力、时间管理等方面普遍优于同龄人,这颠覆了“运动耽误学习”的误区。
要将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全过程,打破“体教分离”惯性思维,纠正“重智轻体”价值排序,破解“绩点内卷”学习生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创新以体育人教学体系。体育是 强健体魄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适应新时代领军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加强基础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传统体育、新兴体育、特色体育课程,开发数字体育课程,实施沉浸式体育教学。
要根据学生体质、心理差异和个性差异,加强体育锻炼的“量身定做”和“私人订制”个性化运动处方供给,充分发挥体育“多巴胺”效应,推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塑造新时代东大体育文化。创新开展体育文化节、运动会以及多种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打造体育活动品牌。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积极推进体育名人、体育文化资源、体育赛事等进校园,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建设好各类体育社团,促进体育运动与网络文化、生活美学、社交文化直至学科专业文化等深度融合,营造浓厚体育氛围,使更多学生感受体育魅力、在体育活动中获益,推动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