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西湖丨施一公校长推荐的“宝藏小店”来了
舌尖上的西湖
一碗泡面能支撑在实验室干到凌晨三点的灵魂,半块提拉米苏可让失恋者重新相信爱情,一锅热腾腾的麻辣烫则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集体乡愁。
科学家至今无法彻底解释为何甜食能触发大脑的多巴胺核爆,正如哲学家想不通为什么深夜吃泡面总比米其林三星更治愈。
在西湖,你有哪些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
是食堂首次登场的一道创意佳肴?是同学刚刚试吃的一款新式甜点?还是一家私藏已久的宝藏小店?亦或是一个因美食而起,充满欢笑与温暖的故事?
从今天开始,“舌尖上的西湖” 栏目正式和大家见面,以上内容,均可成为你的投稿、分享与推荐。投稿邮箱:news@westlake.edu.cn。
当生活偶尔把你揉成皱巴巴的纸团,相信热乎的美食能把你熨烫得服服帖帖,顺带在胃里塞满星光。
一起来探索“舌尖上的西湖”吧!
“下课别走,食堂约面!”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
C17、C18、C19,学校三个食堂门口,最近贴出一幅广告,上头写着“C19食堂民族风味档口,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欢迎同学们前来品尝。”
C19开新档口了?
不是!是原来的拉面档口“升级”了!
现在的“拉面小店”,有羊肉烩面、牛肉拉面、火腿米线、牛肉炒饭,还搭配了卤牛肉、凉拌黄瓜、凉拌千张丝等爽口小凉菜……倘若你喜欢吃辣椒,还可以添上那一勺香而不辣的辣椒油,一口汤、一口面,不要太美!据说开张没几天,一天就能卖出300碗!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那碗“地道”的羊肉烩面!
同样是拉面,为啥“待遇”大不相同?
档口大厨胡师傅说,没有“科技与狠活”,诀窍就是“食材好”——每天选用新鲜的羊肉和羊骨新鲜熬制的汤底浓郁醇厚,一定还要补充一点,那就只能是“家学渊源”了。
烩面是河南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关于它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中一个传说是,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着吃,他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研究改良,后来成了风靡一时的美食。
为什么说这个档口好吃原因之一是“家学渊源”?因为这次的“大厨”胡冠军,是总务特别邀请来的,地道的河南人,今年正好50岁。
胡师傅来自河南许昌襄城县,怕我们不知道许昌是哪儿,他还特意强调了就是有“胖东来”的许昌。其实,襄城县在河南拉面界的名气很大,就像沙县之于沙县小吃一样。2021年,河南日报有篇报道写道,火爆上海的2000多家“河南拉面”都来自襄城县,里头的付庄村2000多口人里有500多人都在上海做拉面生意,甚至被打趣称“河南拉面第一村”。而胡师傅,就是当时庞大的上海“拉面队”成员之一。
朴实的胡师傅说,他没有上过什么专门的厨师学校,对他来说,烩面就是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道,在他们那儿,家家户户人人都会做,他们全家两代人都是开河南面店的,小时候跟家里人做面,出门了跟着老乡继续做面,做着做着,就二十多年了。
大约四五年前,他们听说杭州有很多河南老乡,就决定从上海前往杭州做生意。一口家乡味道的烩面,足以慰藉漂泊在外的河南游子的思乡惆怅,生意肯定差不了。而他们开店的选址恰好就在西湖区转塘街道,西湖大学云栖校区附近,也许不少师生早前都去吃过。
去年,C19餐厅决定尝试新的运营模式,打算招纳更“专业”的外部餐饮团队入驻,就这样,胡师傅仨人被“搜罗”到了云谷校区C19,开出了“胡氏面店”的云谷分档口。
说了那么多,味道怎么样?校长施一公亲自来验证,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河南驻马店人兼面食爱好者,他尝了尝说:“很地道!”
所以,下次,当你走过路过C19食堂,不妨停下脚步,来检验一下这碗“地道”的羊肉烩面,到底味道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