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近日,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打造的艺术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校师生代表等近700人观看演出,同上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一道重温红岩革命历史,学习红岩精神丰富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演出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随后,演职人员以讲、诵、展、演等鲜活的表演形式,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砥砺强国报国的初心使命。展演中《英雄重庆 壮美红岩》视频和《我的修养要则》《为天地存正气 为个人全人格》《沁园春·雪》《红色女特工》《光荣的儿子 伟大的母亲》《傲雪红梅》《绣红旗》等剧目上演,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庐红岩,培育并形成伟大红岩精神的光辉事迹,讲述了不同身份的红岩英烈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不怕牺牲的革命故事。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的农历45岁生日。在红岩村里,南方局的同志们为他张罗着寿宴。但周恩来没有出席,而是简单地吃了一碗面条,就回到办公室,提笔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作为写给自己的生日箴言。
在红岩厚重的史诗篇章中,有些革命者出身于豪门望族,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却选择了革命这条道路,王朴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他的影响下,母亲金永华为支持儿子工作,主动变卖家产,资助川东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在不幸被捕入狱后,王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最终不幸牺牲。金永华承受了巨大的丧子之痛,但当党组织要将她捐赠的2000两黄金如数归还时,这位烈士的母亲却婉拒了,并且留下了“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的经典话语以表明心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王同奇在致辞中表示,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育人资源。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用情景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精神可感可知、让红色历史真实具象,使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理论说教转向情感共鸣,不断提升思政引领力。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雷莹表示,希望双方坚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阵地共建、活动共办,不断深化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携手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