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创如何跨进行跨学科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文创学院”)主办的2025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悉尼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参会,共同探讨技术如何赋能大文创跨学科创新。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智能时代学科交叉的充分沟通对话平台,共商全球文创产学研制互动新趋势,寻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机会。”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副院长、大会主席薛可说。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认为,文创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传统手工艺到元宇宙创新,技术也在为文创行业赋能。
悉尼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Terry Flew(特里·弗卢)以“AI与文化创意产业:是敌是友?”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创造力本质上是人类独有的心智属性,技术应当服务于人类创造性思维而非取代。因此,他强调创意产业要做“人-技术协同”,通过团队协作和技术赋能,持续产出创新成果。“我们批判性地审视技术对创意劳动的影响,警惕资本逻辑下技术可能异化创造力的风险。创造力与技术的核心是在技术浪潮中守护人文精神,实现创意的人机共生。”弗卢说。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以“数智时代博物馆文创新时代”为题,介绍了当前博物馆文创新生态情况,并分析了数智时代对于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数字技术和AIGC赋能,文创产品正呈现出NFT、网红文物等新形态。技术变革催生文创新业态,但文化传承的根本使命始终不变。”他说,博物馆文创的核心在于守正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
欧洲科学院院士,拉夫堡大学协理副校长、比较媒体分析教授John Downey(约翰·唐尼)以“人工智能的想象与新闻的未来”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态的深层影响,揭示了技术革新浪潮下新闻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此外,本届延续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传统,继续设置院长论坛,设立“数智融合:文创交又学科发展新驱动”、“多元共建:新质文创教育模式新生态”两大平行议题,以思考数智时代背景下文创教育的革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