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本刊特稿

保持战略定力 释放市场活力

发布时间:2019-04-01 06:2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文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实”:讲实情、重实际、落实事、求实干。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做了回顾,对新一年政府工作做出部署,整个报告讲清了当前经济工作中群众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安排。

  ----------------------------

  增速设定为6%~6.5%

  201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净增长约8万亿元,超过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两位数增长水平。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今年将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6.5%。笔者认为,这样的考量兼顾了各方面需要和可能,是实事求是的。

  在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清楚分析了确立这样一个预期增长速度的合理性。一是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再考虑到经济增速的季度波动,采用区间式预期目标以增加弹性。二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目的是满足新增就业的需要,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必要的宏观环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三是这一预期目标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相符,与一二三次产业增长预期目标相匹配,特别是三次产业稳定增长可以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四是这个区间增长速度和国内外预期比较吻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较高水平。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我国经济也进入新常态,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和动能转化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同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运行面临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我们面对的是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过去我们依靠传统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递减,依靠创新和新经济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为此,党中央正确决策,提出发展新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增长有所企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为6%~6.5%,比去年的预期目标有所放低。这表明我们能够正视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变化带来的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看到“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同时我们也能够从经济发展大势中认识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看到“大势未变”、“变中有机”。去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攻坚克难,采取积极措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避免了经济硬着陆。今年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两年时间,按照目前经济总量,我们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只需要年增长在6.2%。而且在保持吸纳就业增量相适应的经济增长速度下,稍放缓的经济增长,也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留出了回旋余地,这有利于我们更加注重内生动力的挖掘,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通过改革开放,倒逼推动市场活力顶住下行的压力,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握好三大关系

  李克强总理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需要把握好三个关系:一要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二要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也对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就是既要重视应对外部变化,更要注重国内发展,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确定的目标和部署推进工作,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妥有序解决好国内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就是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应对挑战、化解风险,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握好防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形成不利于稳预期、稳增长、调结构的叠加效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宏观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这对宏观政策部门提出了新考验。过去一年,我们在宏观政策实施的协同度上出现过一些值得汲取的教训,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效推进,去产能成效显著,但也助推了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上行;去库存抑制了一二线城市房价但外溢出三线城市房价的上涨,间接制约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支出;去杠杆在有效防控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同时,其“一刀切”的倾向也稀释了货币政策效应,影响了一大批企业的流动性需求;降成本在营改增等递进式减税降费利好作用下,规上企业总成本负担有所降低但空间依然很大。

  因此,宏观政策的取舍必须放在这三个关系平衡中考量,各层面的经济政策一定要协调配合;政策的施力点一定能够相向而行;还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不能顾此失彼、畸轻畸重;能够服务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这个大前提。为此,财政货币政策之间要增强传导性,宏观政策也要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改革政策基本协同,从而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力求实现最大整体效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宏观政策上,第一次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与“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列,体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强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重申了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只有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协调性,才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再发力

  《政府工作报告》除了提出主要宏观经济主要预期指标外,还在政府着力要抓好的主要工作任务中列出了几十个具体的经济指标。比如,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等等。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惠企的“大红包”,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重、挑战多,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改革开放再发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比如,要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就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改革力度。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下硬功夫打造发展软环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就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性开放,等等。

  在今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态势下,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各级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总理在报告中特别指出,今年一般性财政支出要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强调“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为政以公,行胜于言”。

  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各级政府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努力干出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干出中国发展的新辉煌。

【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